目录/提纲:……
一、深刻认识特殊教育师资建设意义,筑牢教育公平发展根基
(一)特殊教育师资建设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核心支撑,必须摆在优先发展位置
(二)专业能力提升是特教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队伍建设核心任务
(三)构建长效培训机制是特教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形成制度化建设格局
二、全面落实专业能力提升重点任务,推动特教师资建设提质增效
(一)聚焦培训体系构建,打造多层次专业化培养模式
(二)聚焦关键能力提升,夯实特教教师专业素养基础
(三)聚焦培训资源整合,构建协同发展支持体系
三、健全保障机制凝聚发展合力,确保师资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二)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条件保障
(三)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动力
(四)强化督导评估,确保工作实效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
全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
总结我市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师资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专业能力提升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为特殊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市区特教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工作人员等共计103人。刚才,*县特教学校、区教育局和市特殊教育学校分别作了培训工作经验交流,
发言内容贴合实际、措施具体,充分体现了各地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探索实践,我都表示赞同,希望各单位认真学习借鉴,将好经验好做法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下面,结合我市特殊教育发展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特殊教育师资建设意义,筑牢教育公平发展根基
(一)特殊教育师资建设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核心支撑,必须摆在优先发展位置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坚持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截至2024年,全市已建成特殊教育学校12所,在校学生1532人,配备专任教师317名,师生比达到1:4.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96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已培育市级以上特教名师23人,其中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凭借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领域的突出成绩,被评为“山东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这些实践表明,只有构建长效机制,才能为特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二、全面落实专业能力提升重点任务,推动特教师资建设提质增效
(一)聚焦培训体系构建,打造多层次专业化培养模式
1.强化高校合作,提升培训权威性与专业性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深化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共建。本次培训与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的合作,就是借助其国家级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引入“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等前沿理念。该中心专家团队开发的“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干预”课程,通过26个典型案例分析,系统讲解了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等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策略,参训教师考核通过率达98%,其中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运用所学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为12名脑瘫学生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方案,三个月后学生肢体协调能力评估平均分从42分提升至67分。下一步,各县市区要参照市级模式,每年至少与1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每学年开展2次以上省级专家参与的高端培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2.突出实践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
实验技能培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本次培训设置了8个实操环节,包括“自闭症儿童社交游戏设计”“盲文点字板操作”“言语康复训练仪器使用”等,参训教师分组完成案例实操,专家现场指导。县特教学校教师在“智障儿童生活技能训练”实操中,学习了“任务分析法”,将“穿衣”技能分解为12个步骤,回校后应用于教学,使班级7名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独立穿衣能力从25%提升至70%。各县市区要在培训中增加实操比重,确保实操课时占比不低于60%,并建立“跟岗学习—返岗实践—专家回访”的闭环机制。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要牵头建设3个市级“特教教师实践培训基地”,配备言语康复室、感觉统合训练室等专业设施,为教师提供常态化实践平台。
3.完善考核评价,确保培训规范性与有效性
建立“三维度”考核评价体系,即理论测试(占比30%)、实操考核(占比40%)、实践应用(占比30%)。本次培训中,通过闭卷考试、实操演示、返岗教学案例提交等方式,对参训教师进行全面评估,最终101名教师考核合格,合格率达98.1%。对考核优秀的*等20名教师,市教育局将授予“培训标兵”称号,并在职称评聘中优先考虑。各县市区要参照市级标准,制定本地培训考核细则,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将培训成效与绩效考核、岗位聘任挂钩,形成“学用结合、以评促学”的良好机制。
(二)聚焦关键能力提升,夯实特教教师专业素养基础
1.强化评估诊断能力,实现教育干预精准化
特殊儿童的教育干预必须建立在科学评估基础上。我市引入“儿童综合能力评估系统”,组织教师学习使用PEP-3、C-PEP、VB-MAPP等专业评估工具。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运用PEP-3评估工具,为15名自闭症学生建立了能力发展档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使学生在沟通、社交、学业等领域的进步率平均提升35%。各校要在学期初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评估,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阶段性评估,建立“评估—计划—实施—再评估”的闭环机制。市教育局将在2025年前,为每所特教学校配备2名以上专业评估教师,确保评估工作规范化、专业化。
2.提升康复训练能力,促进学生功能全面发展
康复训练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市通过“医教结合”模式,与*市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合作,开展言语语言康复、感觉统合训练等专业服务。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医院联合开设的“言语康复门诊”,每周安排医生和教师共同为20名听障儿童提供“一对一”训练,经过一学年干预,8名儿童的言语清晰度从30%提升至75%,成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各县市区要积极协调卫健部门,建立“特教学校+康复机构”合作机制,每所特教学校至少对接1家康复机构,每学期开展不少于4次联合康复活动,提升教师康复技能。
3.增强融合教育能力,推动全纳教育高质量发展
随着融合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的融合教育能力亟待提升。我市在*区、*县开展“融合教育示范区”创建,组织教师学习《融合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指导方法》等课程。小学教师通过参加培训,掌握了“差异化教学”方法,为班级3名随班就读的智障学生设计了分层作业和个别化辅导方案,学期末学业测评显示,学生成绩较入学时平均提高40分。各县市区要将融合教育纳入教师必修内容,每年至少组织1次融合教育专项培训,2025年底前,实现普通学校资源教师培训全覆盖,每所融合教育试点学校至少配备2名专业资源教师。
(三)聚焦培训资源整合,构建协同发展支持体系
1.加强专家资源库建设,打造优质师资支撑平台
整合高校专家、一线名师、医疗康复专家等资源,建立市级“特殊教育专家资源库”。目前,资源库已收录省内外专家68名,其中特殊教育学科专家32名、康复医学专家18名、心理学专家12名、 ……(未完,全文共5869字,当前仅显示270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全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工作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