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法治的系统性思维
二、法治是辩证思维、权衡思维
三、法治思维是原点思维
四、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
五、法治是理性思维
六、法治思维是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思维
七、法治思维是程序性思维
八、法治思维是修复性、建构性思维
……
干部学习讲稿:法治思维的八个维度
李雅云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法治思维究竟包括哪些思维,即法治思维的八个维度。我们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概括出来,法治思维具有八个方面,即法治思维的八个维度。那么,法治思维是我们的思维定势、思维模式、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我们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当中可以发现,法治思维涵盖了八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法治的系统性思维
第一,法治思维是系统性的思维,法治思维一定是全面性、全局性、系统性的思维。在四中全会的《决定》当中是这样表述的:全面推进依法_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异常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这句话是说法治,依法_,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
那习总书记在关于四中全会的《决定》当中,他有一个说明,他所作的这个说明当中,他明确说:我们的法治建设是围绕着中特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而来的,它是体现各个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的要求而来的,不能就法治论法治。其意为,我们讲法治不能够单提单令,什么事一说法就灵,不管别的,不要别的,一讲法治就什么都管用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光讲法治,不要道德也不行,因为法治仅仅是行为规则的最下限,我们还有道德、乡规民约、z-教团体的一些z-教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9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执政和依法行政,但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说要共同推进?因为这三者在中国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是也中国国情的,我们提依法_,提法治,主要对峙的是人治的传统与习气。我们提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一党独大,其他的政党都没有能力跟中国共产党抗衡,那我们长期执政,一党独大的这种情况更得要求我们的党带头守法,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要依法执政。党是否能够遵守法律,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法治能不能实现。那依法行政,主要是针对政府,因为在政府和立法权、司法权相比,它是属于强势权力,政府的行为直接关系到法_家能否实现,因为它是法治实施的一个重要主体,所以,依法行政非常重要,而政府是权力比较强硬的,所以我们经常说党和政府,党政。叫“三个共同推进”。再有,《决定》当中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建设,法_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的建设。所以,这“三个三”体现了法治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
第二个体现在《决定》当中提出了法治建设的五大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_与以德_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五大法治建设的原则就体现了一个系统性。在这个原则当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依法_和以德_相结合,那这个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市场经济,道德确实是出现了滑坡。
像哪个国家能够全面全社会都在讨论“老人跌倒该不该扶”,从我们道德来说,老人跌倒,那肯定是可以扶的,是应该扶的,是必须扶的,但因为确实是有些老人道德有问题,他真的是在那儿赖你,真的是在那儿碰瓷,出现了一批“撞车党”、“倒路党”,就是赖钱,道德沦丧,使得人们不敢去扶他。那这样的话,这个事光靠法律是不行的,必须里依法_与以德_相结合。还有假冒伪劣的食品,三鹿奶粉,大头娃娃的奶粉,各种有毒的食品,所以,温总理曾说过一句话,他说:企业家的血管里首先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所以这个道德非常重要,这是体现全面性,我们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在五大原则当中举这么一个例子。那在文件当中,在《决定》当中又提出了法治五大体系,这五大体系也体现了系统性的概念,法治思维要有系统性,要立足于这五大体系。法治的五大体系:
第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这是从立法而引的。2011年,全国人大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而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是七大部门。法律体系的构架、框架搭出来了,但不完善、不完备,如在法律体系当中,民法典还没有,所以四中全会提出要制定我国的民法典。如有些法律还_着部门利益,有些部门规章、部委规章、地方法规还跟法律相抵触、相违背。所以,在立法上要抓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为主导的立法,而不是部门利益法治化,地方利益法治化,要加强法律的立、改、废、释,这是法治体系当中的第一大部分。
第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治实施包括着政府的执法,司法机关的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还有老百姓的全民守法。在这个实施体系当中涉及到了法治政府的建设,依法行政的推行以及司法改革、司法公信力和司法公正的问题。那司法_改革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了如何解决法院的地方化、法院的行政法和司法人员的非职业化等这些问题。
第三,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其中包括人群众的监督、人大的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的监督、党的监督、纪委的监督、政府内部的监督、法律专项监督,如检察院、法院司法监督等,还有政府内部的监察制度,内部的监督。这是法治的第三个体系。
第四,法治保障体系。它包括着在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如何吸收一些律师进入法官和检察官的队伍,如何把法治队伍人才的保障落实到具体的编制当中,很多行政执法门雇佣一批临时工,让临时工执法,我们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这是在人力上。物力上、财力上,有些行政执法的队伍总是搞创收性执法,围绕着创收性执法就进行了以罚代管,还有一些是更甚的,“钓鱼式执法”、“养鱼式执法”、“挖坑式执法”、“隐蔽执法”,其实都是为了创收。所以,法治保障是人力财力物力以、制度设计及职业保障上,如法官、检察官,他们只要不是违法犯罪来判案子,即使因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判错了案子,不受到降职、调离等各种处分。
那律师的职业保障也很重要,律师行使辩护权的时候,要保障他们的会见权、约见权,证据的一些交换,证据的取得等权利。
第五,党内法规体系。这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所以这一次四中全会《决定》有两个新提法,“一个道路、一个体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中特法治体系就包含了这五个方面,其中党内法规纳入进来了,这在全世界没有,只有中国,这是中国特色。前面四个是共性的内容,没有这共性的内容就不叫 ……(未完,全文共10558字,当前仅显示251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干部学习讲稿:法治思维的八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