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改善民生共享发展的基本原则
二、改善民生共享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三)提高教育质量
(四)促进就业创业
(五)缩小收入差距
(六)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八)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三、改善民生共享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良性循环
(二)形成社会合作意识,增进人民团结
……
“十三五”发展新理念之共享: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王道勇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一些精神。我们今天重点学习一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建议的内容。其中,这一讲重点内容是改善民生这一块,题目为“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其中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有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从手段和目标的角度来看,前面几个发展都是手段,最终发展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最终成果应当由人民来共享,所以,共享发展应当是我们改革发展以及搞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永恒的追求目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它有关改善民生这一块是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有哪些新意以及实施的办法。
在通过的规划建议中,其中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是对今后五年,尤其是到2020年以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要真正让全国所有的老百姓普遍共享全面小康社会的成果,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规划建议要求未来五年“十三五”规划期间,对于民生这一块应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强调“更加有效”这几个字,要增强老百姓对改革和发展的获得感,强调获得感,在过去的生存与温饱的基础上,强调所有的老百姓至少是比较宽裕,让老百姓感觉到改革成果的共享,老百姓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度会大大地增加,这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为此,中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在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块作出了很多新的制度安排,很多都很有新意,而且在基本的原则,保障机制这一块也都有一些新的说法,今天利用这一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15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期太高,不能脱离现实而提出过高的要求。所以,这一原则与过去相比有一些新的原则,因为改善民生已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了,要把民生制度做得好,得以持续下去,这样的话,原则就比较新了。我们分别解释一下它的它的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守住底线。改善民生重在守底线,这一点是不可动摇的。一些最穷、最弱势的_,最值得帮助的_应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个也不能少,要应保尽保,不能丢。按_总书记的说法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决不允许出现过去那种旧社会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如果出现这种现象的话,就不是社会主义了,所以要应保尽保,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民生这一块,共享发展这一块的最基本的体现。所以,
农村地区的7000多万的贫困人口五年之内全部脱贫,该吃低保的吃低保,农村地区现在约有5500万人在吃低保,城市地区现在有2050万左右的人口在吃低保。要坚守底线,应保尽保,一个也不能少,第一个原则在过去做得很好,将来要继续做,并且进行完善。其中一些制度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有个别的偏差,到一些村庄,该吃低保的人没有享受到,有些不该吃低保的人却享受了,这种人情保、关系保都不太好,需要进一步地纠偏。坚守底线,要进一步完善。
第二个原则,突出重点。我国的民生制度在五年之内,按规划建议当中的说法有两点是最重要的,第一点是注重基本民生,第二点注重机会公平。第一个重点是注重基本民生,“民生”这个词非常古老,我们找历史都可以找到左传里边去,2500多年 “民生”这个词就已经有了。
民生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民生的问题就在于,由于现在党和国家非常强调改善民生,所以,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几乎将民生这一概念泛化了,什么事情感觉跟老百姓生活有点关系的,都称为民生。所以,我们党和政府更多强调的是基本民生,人口政策、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这些最基本的民生。“十三五”期间改善民生仍然注重的是基本民生。
第二点,它注重的是机会公平,机会公平相对于其他公平而言,程序公平、结果公平而言,它就更明显。如果机会都不公平的话,就谈不上其他层面了,就谈不上结果公平,机会起点不公平的话,有些人都不服气,如果起点是公平的,所有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最后跑出来的结果不一样,有些人还很服气,所以,机会公平更关键。现在的高考,高考一个教育制度,一个省一张高考卷子,但一个省会城市的孩子和一个边远农村地区的孩子,他们高三的时候都会参加高考,但省会城市的孩子考500多分是正常的,在边远山区的孩子考300、400分的结果是很正常的,结果和程序都好像很公平,但它起点不一样,他一生下来就不一样,教他们的老师就不一样,尽管结果、程序都很公平,但起点不公平。所以,_总书记特别强调,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要照这个方向继续着力,突出重点。
第三点,民生制度还要完善制度。完善制度是指制度是有了,但有些制度处在真空状态,有些制度是错位的,也有超前的,也有是滞后的,甚至是冲突的,中国的制度最有可能以下几个现象:
第一个现象,制度的碎片化。同样一个民生制度,它在不同的人群当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行业都是各有区别的,制度是很碎的,比如一个养老制度,退休制度,因为养老制度既有
军人的,又有
公务员的,又有改革之前的事业单位,也有改革后的事业单位,还有企业职工、城镇无业人员,还有农村农民的养老制度。一个养老制度就7、8个,而且养老制度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不同的省份之间也不一样,而且难以衔接,虽然都有了,但很碎片化。
第二个现象,不公平。水平的差别明显很大,如工资收入这一块,_内和_外的人,都在一个单位上班,你有编制,一个月6千,你没有编制,一个月3千,太不公平了。养老金,城里人是800元一个月,农民是50块钱或70块钱一个月,差别太大了。适当的差别是应当的,但过大的差别是不公平的,将来要继续完善制度。
第三个现象,持续性。制度建立起来过后,能否科学、有效地持续一段时间,比如养老金制度,它的窟窿很大,很难持续下去,必须改革,必须通过退休制度、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以及本身的制度改革,将制度延续下去,所以,还要完善制度。
第四点,引导预期。引导预期是最近两三年以来,尤其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在改善民生这一块最强调的一个概念,几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一个概念,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最后一句话是引导舆论,这一次五中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将它改为“引导预期”,这样更精确。引导舆论的意思是,现在民生制度建立起来过后,民生改善得越来越快,保障力度越来越大,这时人们很容易形成福利依赖的感觉,依赖于它,对民生制度的期望值非常高,比如退休金制度,退休金连续11年上涨10%,这样的话老百姓对它预期很快,以为将来还会涨,涨得非常快,20年、30年不断地涨,其他都一样的,最低工资标准不断地涨,以为将来会非常快地涨,如果慢一点涨的话,他都受不了,而且涨多了过后,比如吃低保,他感觉吃低保挺好的,宁可吃低保也不要去超市打工,扫大街,当清洁工人,工资挣得很累,还不如吃低保,这对于国家不利,所以我们要引导预期。引导预期的特征是人人参与建设,人人要尽力,在此基础上要劳动,要靠劳动来致富,总书记曾经讲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说,要引导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来改善生活的理念,后面一句话,他说,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过高的福利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无论是对穷人还是富人都是不利的,对这个社会的整体也是不利的,有些地方我们还要继续改善民生,一些中西部的地区,相对落后一点的地区,老、少、边、穷的地区,我们还进一步做增量改革。但对于一些特大城市、大城市而言,它的福利制度要开始进行反思了,它如何实现既尽到政府的职责,让老百姓感觉政府管了我,又保证这些相对弱势的_能有进入社会向上发展的动力与机会,而且还有其现实可能性,这两点之间要良性循环的话是非常难的,所以现在要引导预期,既要靠政府,既不要靠政府,主要还是靠自身辛勤劳动。因为党和国家所花的钱都是老百姓共同创造的,如果创造财 ……(未完,全文共13604字,当前仅显示323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干部学习讲稿:“十三五”发展新理念之共享: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