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心得体会:慎微防萌,以断其邪
提倡“慎微”,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加强道德修养的一个基本要求。所谓“慎微”,就是说对小事、小节都十分在意,乐小善,避小恶,强调道德修养从小事做起。简单地说,就是“事虽小,勿擅为”(当然,不是《弟子规》中讲的要求)正如宋代王安石《致一论》所说:“以小善为无益,以小恶为无伤,凡此皆非所以安身崇德也。”先贤往哲这些关于“慎微”的思想,被三国时蜀汉先主刘备概括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是古人从历史经验中
总结出的教训。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小节”亦如此,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平时不拘小节,渐渐就习以为常,最终就有可能微恙成大疾,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却对此并没有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4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领导干部的修养一旦达到这种境界,做到“慎微”如始,那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小洞不补,大洞受苦”,如果在小事小节上“失守”,也就很难在大事大节上守得住,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条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个人发展有了更多有机会,同时也有着比其他时候更多的种种诱惑,所以更需要人们以“慎微”的态度加强修养,做出应有的正确选择。这与那个有名的“青蛙效应”是一样的道理。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先把青蛙放入沸水中,青蛙受到强烈刺激,拼命一跳,于是挽救了自己。然而,当把这只青蛙放入凉水中,再慢慢加热,便出现了另一番情景,青蛙起初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可是,当它感到水温太高要想出来时,已经精疲力竭,没有跳出来的力量了。明显的是非容易判断,模糊的细微之处往往暗藏道德沦丧的危机。以“慎微”的方法来加强道德修养,就是对“青蛙效应”的特别警惕。
讲到这里,我想到了白居易作自我“检讨”的故事。当年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从不向民间索取任何名贵物品。那是有一次,去天竺山,发现两片山石玲珑奇巧,爱不释手,便拿回家去细细玩赏。后来,他离任还乡,回顾往事,为自己不贪不沾感到欣慰。但当他看到那两片山石时,发现自己做错了这件事。白居易越想越不能原谅自己,他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于是,他当场写了“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叶;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以表示对自己的谴责。说来,白居易的想法不是没道理的:如果游人都像他那样,每个人都带两片自己喜爱的石头下山,那么天竺山还成什么样子!久而久之,名山美景不就会荡然无存了吗!白居易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觉得就好像贪污了千金一般,这两块石头像一个污点损害了他的清白之身。他感到对不起杭州老百姓,有负于天竺山,载着良知的重压和深深的自责写下了这首检讨诗。 也许,在时人看来, 白居易之取“两片石”,是不足为怪的,要说为此而作“检讨”,则更让人不可思议。然而,白居易却是把取“两片石”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大”了看。在他看来,“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如果今天取“两片石”,日复一日,又何以不会伸手去贪污“千金”? 所以,他才如此自责。白居易可贵的自责精神和“慎微”的律己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平时应该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防意如城。在开展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中,我有两方面十分注意:一是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企业事故调查中,一律不在企业用餐或让企业安排就餐;二是有关事故调查处理问题企业人员需要沟通、交流,一律在办公室接触,透明、公开办事,谢绝在其他地方见面。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管住了小节,促进了公正、廉洁执法。
做到慎微,一要注意察微,察微就要对普通的小事有一种警惕性,善于察觉其中可能潜在的玄机。北宋名臣欧阳修在任枢密副使期间,曾因其在外做官的侄子想给他买朱砂而专门修书一封:“昨日书中言欲买朱砂等,我不缺此物。你做官宜于守廉。我在官所,不曾买一物送人,可视此为戒。”朱砂不过是一种可入药和调色的天然矿物颜料,欧阳修之所以如此,是怕侄子的部属以此为籍口大行贿赂之事,影响他侄子的声誉,自己也脱不了干系。二要敬微,心存敬意就能固守心中底线。后汉会稽太守刘宠离任时,山阴县五六位老人以百钱相赠,刘婉言拒绝。最终因盛情难却,只接受一钱。 ……(未完,全文共2851字,当前仅显示181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心得体会:慎微防萌,以断其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