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地域情况
(二)治理情况
(三)问题现状
二、基层矛盾分析
(一)农村土地红利增大
(二)法律知识比较淡薄
(三)村干部处理方式简单
(四)矛盾调解机制不够完善
(五)精神文化水平不高
三、解决方式
(二)实化产业建设,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三)固化干部培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四)深化社会治理,构建长效调解机制
(五)优化文化内容,丰富精神文明建设
……
乡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状调研报告:坚持问题导向 精准施策治理 着力营造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
社会治理是_治理的重要领域。____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_、维护国j-a全”纳入__制度建设当中,并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部署,为_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为切实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本人为期15天深入***县**镇调查分析基层矛盾,现将
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地域情况
***县**镇位于**省**市西南部,北依**、南枕**,西依**,东临**水,故又名**。距***县城12公里,为***县域副中心,地处以**为中心的汉江沿岸城镇发展带,属汉水谷地浅山丘陵地貌。全镇辖1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镇域面积101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同时,**镇是_一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9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济、情感、社会纠纷等。在调研过程中,随机抽取50份矛盾案件,其中土地纠纷占到44%(22件)、家庭婚姻16%(8件)、子女教育18%(9件)、邻里矛盾10%(5件)、其余12%(6件)。2.问题复杂化。
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异性化,农村矛盾纠纷由从前“一因一果”到如今“多因一果”和“多因多果”转化。3.信访群体化。农村矛盾纠纷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起事件往往牵扯到庞大的人员关系网,若处理方式不当、不及时,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4.纠纷季节化。农村矛盾纠纷往往集中在春节前后暴发,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呈现明显的季节性。5.处理情绪化。在矛盾化解处理重大、复杂、疑难纠纷的过程中,解决耗时过久,加之一小部分干部对待群众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对村民反映的问题推诿拖拉,致使当事人采取非正常渠道诉求。同时,个别基层群众为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不顾法律、道德约束,网络歪曲事实,给政府造成网络舆论和社会压力,导致政府过多妥协让步,助长了人民群众非正常渠道表达诉求的歪风邪气。
二、基层矛盾分析
(一)农村土地红利增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_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土地作作为农民赖以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性越来越强,项目发展征地时,农民受网络“一征暴富、一拆暴富”等新闻影响,对征地拆迁补助期望值较高、漫天要价,实际政策补助满足不了个人利益诉求,矛盾纠纷随之产生。加之各项惠农政策和保障民生举措相继出台,土地承载的利益让人眼红,林权纠纷、宅基地纠纷呈逐年增多。
(二)法律知识比较淡薄。经调查发现,仍有一小部分群众法律知识比较缺乏,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基本是50岁以上妇女同志。在遭遇不法侵害或者与他人产生矛盾之后,不知依靠法律依据解决,尤其在自身利益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偏激手段造成矛盾升级。
(三)村干部处理方式简单。当前,农村青年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强,然而少数村干部在村级集体事务管理中,存在“一言堂”现象,尤其部分年老干部任然采用简单粗暴方法调处矛盾纠纷,从而使小纠纷激化成大矛盾。
(四)矛盾调解机制不够完善。基层人少事多,工作千头万绪,难免在工作开展中,部门联动协调工作机制作用、群防群治作用发挥不好,致行政效率低下,利益诉求短期得不到满足,难以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五)精神文化水平不高。近年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文明无法得到满足,造成基层矛盾频发。尤其是人们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转变,村民纷纷外务工,身处“花花世界”长期两地分居,造成婚姻基础动摇,婚姻矛盾逐年升级,随之产生赡养、继承、财产分割引起的婚姻家庭纠纷。
三、解决方式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升人民法治意识。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功能,创新法律法规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家庭、进医院等“六进”活动,采取送法下乡入户、法律咨询、法制讲座、网络普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社会参与性。尤其加强对农村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将依法调解贯穿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未完,全文共3303字,当前仅显示166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乡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状调研报告:坚持问题导向 精准施策治理 着力营造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