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农业/农业讲话/农村/新农村/调研报告/>>正文

关于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表时间:2022/12/3 21:24:55
目录/提纲:……
一、发展现状
1、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2、制种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3、耕地保护利用效果突出
4、生产托管服务推进顺利
5、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高
6、乡村环境建设明显改善
7、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存在问题
1、品牌创建多而散
2、农工衔接不紧密
3、产业链条还不长
4、农业科技创新不足
5、乡村建设有欠账
6、增收渠道还不宽
7、经营体系还不完善
三、下步工作措施
1、聚焦质量兴农,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能力
2、聚焦延链增效,着力壮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3、聚焦模式创新,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4、聚焦补齐短板,着力推动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5、聚焦富民强基,着力拓宽农民多元增收渠道
6、聚焦共治共享,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
……
关于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下辖21个乡镇(办事处)、140个行政村、860个自然屯,农业人口55.4万,其中劳动力26万,全区现有耕地324万亩,其中黑土、黑钙土、草炭土占80%以上,主栽作物为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蔬菜及多种经济作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_产粮大县。2020年,全区粮食总产实现25.8亿斤,农业总产值实现177.2亿元,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16元。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推动“都城地”向更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着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宜居宜业、农民稳定增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1、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一是稳定面积优布局。近几年,我区粮食生产面积始终稳定在290万亩以上,打造出了**与**流域水稻、北部大豆、西部玉米优势生产区。今年,落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9万亩,其中,玉米134万亩,增加14万亩;水稻113万亩,与上年持平;大豆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2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种基础坚实。全区各种业辟建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96处,制种基地机械化率、标准化技术应用率达到98%。先后繁育推广了绥粳4、绥粳18、苗稻2等知名品种52个。特别是盛昌种业与省农科院**分院合作繁育的绥粳18,创造了全省水稻单品种成果转化金额最高纪录;苗氏种业繁育的绥粳4,成为全省香稻品种系列源头性的种质资源。四是联农带农效果明显。坚持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经营机制,实行订单化、专品化、组织化生产,做到统种统管统收,企业每斤高于水稻市场价0.10—0.30元回收种子,每亩可拉动农民增收200元左右。
3、耕地保护利用效果突出。一是实施黑土地保护专项行动。重点推广深松整地、秸秆翻埋和碎混还田、水田秸秆原位搅浆还田、玉米保护性耕作和农业“三减”技术,2020年,实施黑土耕地保护255万亩次,其中秸秆还田面积170万亩,落实“三减”面积8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积29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5%以上。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坚持“点面结合”,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全区农膜总量3514吨,其中棚膜2970吨,地膜544吨,年产废膜1583吨。以**市长江塑业包装有限公司为主体,建立废弃农膜收储运和转化利用体系,分别在**、**、**、**、**、**建立6处临时收储加工点,对废弃农膜集中收储加工后,再转运到长江塑业进行再加工处理。2020年,共加工处理废弃农膜1400吨。三是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全区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5个,配备自动化监测、远程无线传输和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现状和演变规律,预测预警耕地质量。
4、生产托管服务推进顺利。一是明确运作模式。坚持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为主攻,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村级组织+、家庭农场或大户+“四个模式”,实行全程托管、订单托管、股份托管、联种托管“四种方式”,探索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今年,全区已落实托管面积120.5万亩,其中**满族乡、**镇实行整乡推进,其他乡镇有18个行政村整村推进,有243个村民组整组推进。二是构建服务平台。加强农业生产服务托管各环节的服务保障,重点构建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农资服务、农机服务、农技服务、土地服务“六大平台”,夯实土地托管服务的根基和支撑。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利益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土地托管服务价格保障农民利益,严格落实托管土地合同的约定保障托管主体权益。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托管土地全部参加农业保险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市场风险,托管主体预交保证金降低农民风险。建立政策支持机制,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拓宽保险覆盖面,协调金融单位创新贷款产品,为托管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5、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高。一是主导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大力推进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了玉米、水稻、大豆、瓜菜薯四个精深加工板块,推动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67家,辐射带动域内及周边县(市)水稻加工量120万吨、玉米150万吨、大豆10万吨。二是旅游康养吸引力不断提升。全区共打造田园综合体5个、A级以上景点6个、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民俗小镇2个、康养基地2个,特别是以点拓面,构建了辐射5个乡镇、42万亩水田的河夹芯子现代农业生态公园,持续释放一产接二连三、二产前延后伸、三产接一带二功能效应,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农民增收。三是品牌建设影响力不断提升。以“中国寒地香米之乡”为牵动,积极推进“**香米”地理标识认证,全力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体系,“诺敏河”“上善道”“禾典”等品牌大米荣获中国国际粮油展和绿博会金奖。
6、乡村环境建设明显改善。一是推进“五个革命”。推进“垃圾革命”,投资3568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17个、分拣中心17个,购置收集和转运车辆131台、垃圾桶10.64万个;推进“污水革命”,投资3.9亿元,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6个,在13个乡镇铺设污水管网120公里;推进“厕所革命”,投资3199.6万元,改造农村厕所5555户;推进“能源革命”,投资7200万元,建设秸秆压块站61个,安装生物质锅炉1.7万余台;推进“菜园革命”,发展菜园革命示范村39个,参与菜园革命农户达到3.5万户。二是开展“四绿”行动。开展“绿村”行动, ……(未完,全文共8440字,当前仅显示230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关于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