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督查/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对一把手的监督的思考

发表时间:2006/1/9 19:29:52

**年初颁布的《党内监督条例》提出要“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一年后颁布的《实施纲要》再次强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_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这两个“特别”,都是强调对班子主要负责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把手”的监督,并不是偶然的。
  第一,对“一把手”的监督,就是对公共权力的最重要的行使者的监督
  从政治学意义上说,监督的本质就是防止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中被受托人滥用,监督的重点必然是那些而拥有最重要的公共权力的人,包括各级政府的行政首长,也包括重要经济部门的主管。而在我国,党政领导班子或职能部门的正职,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即人们所说的“一把手”,显然应属于监督重点。
  要重点监督“一把手”,首先在于“一把手”在我国政治架构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干部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9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老板”、“老大”等。这种状况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党内平等的同志关系。此外,人们对监督主要领导人,还有一些糊涂认识,如进行监督和展开批评,要考虑是否不利于维护“一把手”的威信?提出某种劝告或不同意见,会不会被认为是拆台?
  其三,由于“一把手”在决定干部任用的问题上影响很大,这也导致一些副职和下级干部习惯于“一把手”拍板,有意见也不敢提,一怕伤了和气,二怕打击报复对自己前途不利。原本行使监督职能的一些“要害部门”,如纪律检查部门、人事组织部门的领导人,也因为大多由“一把手”提拔任用,不听话的可以因“工作需要”而调动,这样有些监督机构实际上也难于起到监督“一把手”的作用。
  第二,监督的严重缺失,会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
  我们知道,权力被滥用最初的表现是一言堂,极端形式是家长制。对“一把手”的监督不到位可能有两种结果。一个是容易出现主要领导把个人的意志、意见凌驾于集体之上,个人拍脑袋作决定的情况。即使决策者动机是好的,但因为主观认识的偏差不能通过民主决策来纠正,往往造成决策失误,给工作带来重大损失。如果领导的思想动机不够端正,问题就更多了。例如在有些地方出现的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就往往与主要领导的好大喜功有关。而在一个人行使权力很少受约束、监督的情况下,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容易出现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据检察机关统计,很多金融大案的发生就和该金融机构中的“一把手说了算”分不开。有的地区受到查处的领导干部以上是“一把手”。而“一把手”一旦出了问题,腐败的蔓延则有必然性。沈阳慕绥新、马向东的腐败,引发了沈阳市个党政部门“一把手”的腐败,而这个党政部门“一把手”的腐败,又造成了下面数以百计的处、科长们的腐败。这种腐败的“滚雪球”效应是令人震惊的。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因为当权力不受约束时,“一把手”的思想作风往往直接影响当地干部队伍和社会的风气。如吉林省靖宇原县委书记李铁成,几年间直接插手干部调动数百次,想升官的要向他送钱,想换个“好位置”的要向他送钱,即使是不想升官也不想换“好位置”的人,也得向他送钱,否则位置就被送钱的人顶掉了。以至到了年节,有的乡镇正副职之间还好心地互相提醒:“该去给李书记表示表示了。”在他家门口送钱的人甚至排起队来,成为一道“风景线”。尽管这是个别地方的现象,但对当地老百姓来说,这种由不廉洁的“一把手”引发的大面积的不廉洁,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形象的损害极大。
  第三,对“一把手”监督的落实,最重要的是制度落实
  拥有重要公共权力的人一旦滥用权力,社会危害性必然远大于一般公职人员。因此,一些国家的政治制度,设计多种渠道和途径来对他们的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这里既包括国家和地方议会的监督,上级政府监督,审计司法等专门机构的监督,还有媒体监督等。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问责、弹劾、罢免制度等,形成了一整套的监督办法和监督机制。我们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也要根据我国的情况,按照《实施纲要》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设计,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来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要进一步落实已有 ……(未完,全文共3301字,当前仅显示166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对一把手的监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