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政银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行长、担保机构负责人,同志们: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经济活跃运行的关键要素。对于**这样一座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阶段的产业新城来说,金融更是支撑发展的关键要素。为此,**始终重视金融、信赖金融、呵护金融。去年1月19日也是在东沙湖畔,我们召开了首场政银座谈会,搭建了政银企沟通与合作的载体。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欢聚一堂,共叙情谊、共谋发展。在此,我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区委区政府,对各位领导、嘉宾的莅临参会,表示诚挚的欢迎。刚才大家的
发言都很务实,交流也很深入,我听下来很受启发。下面,我想就进一步加强政银担合作,和大家再交流三点想法。
第一,凝心聚力、携手攻坚,过去一年,政银担共同开创了**发展的崭新局面。
202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复杂严峻的内外形势和三年
疫情的“疤痕效应”让经济金融发展都承受了很大压力。但是在全区共同努力下,经济增长总体取得了超预期成绩:全年实现GDP 1270亿元、增长4.2%;工业经济逐月回升,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646亿元,稳居全省第4、全市第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9亿元、增长30.8%,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其中制造业投资达269亿元,规模首次跃升全省第一;经开区综合考评连续3年全国第9、全省第1。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
银行和担保机构的贡献与付出。去年全年,全区银行主动靠前、顶压发力,全力加大信贷投放、强化金融服务;**担保集团与我区共设了1亿元的担保风险池,及时助力小微企业、科创企业顺利融资;在各方合力下,金融系统有效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为全区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安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金融服务增值化改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114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城和江海之城建设开发提供了资金保障。比如**银行为下沙有机更新项目授信35亿元,建行为工业综合体和创新产业园项目授信30亿元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总而言之,一直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家银行的鼎力支持和悉心保障。特别是去年为了打赢“两场硬仗”,各家银行与我们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担保集团果断出手、倾力相助,充分彰显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向好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显著提升。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区委区政府,向长期以来为**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各家银行以及**担保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看清形势、把握机遇,新起点上,政银担合作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_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新使命,从中央到地方对金融的重视和支持都在显著提升,金融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意义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战略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金融发展已经迎来全新机遇窗口。
从国家视角看,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强调“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充分彰显了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落实金融_改革”,为金融持续健康发展作了重要指引。央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可以说,国家层面把金融工作摆在了更突出重要的位置,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规划构想也越来越清晰。
从省市层面看,金融业特别是金融科技、民间金融一直是浙江和**的亮点特色,受到省市高度关注。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打造金融改革先行区、金融发展繁荣区、金融生态优质区、金融运行安全区,加快建设金融强省;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首次以专门段落阐述“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强调“加快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市委全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全面深化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做活做精做优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一系列构想和举措都反映出了省市对于金融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殷切期望。同时,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的纵深推进、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的发布实施、“民营经济32条”的出台落地,都为金融业拼经济、助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从**实际看,**是全省首个省级新区、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拥有多块国家级牌子,产业、城市、社会、民生等各项事业都处在转型升级、蓄势跃升的关键期。特别是去年**市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一法一政策”,既是赋权赋能,也给予了大量政策资源。本月初召开的区委一届十次全会也提出,今年将是**的“创新提质年”,全区上下将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等9大领域开展提质行动,每一个领域都能成为广大金融机构施展拳脚、发光发热的绝佳舞台。(比如在产业建设方面,去年成功创建了集成电路1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2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启动了“中国医药港”建设,夺取了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今年将进一步推动“车药芯”3大地标向高攀升,其中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150亿元,半导体产业产值力争突破780亿元;将加速抢占智能网联、元宇宙、合成生物3大未来产业新赛道,专项政策即将出台;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去年数字经济综合评价蝉联全省第4、金沙湖区域获评全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今年要全面打响长三角制造业元宇宙中心和“**服务”品牌。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拥有华东最大高教园区,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16%、连续3年全省第二,获评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市域产教联合体,集聚高层次人才企业近500家,国高企业突破1000家;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科学城建设,推进环大学城创新圈试点建设,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先行区和全省重要产业创新中心。比如在城市民生方面,去年我们开工建设了**高铁枢纽,拉开了“一带两城”的总体框架,建成了金沙湖大剧院、区文体中心等一批重要民生设施,启用了下沙港,杭绍甬高速也在近期贯通。今年我们一方面要推动“一带两城”提质扩面,用好国家“三大工程”政策,联动社会资本,推进青西三路TOD等重点区域开发,同时推进**中环等百亿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将探索全新路径来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事业,比如推进文体中心的社会化运营、联动社会资本建设专科医院等。又比如在项目和要素集聚方面,我们连续2年达成了“招引100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今年我们将深入谋划和使用好去年“三区三线”划定新增的6.6万亩发展空间,全年出让工业用地要达到2000亩,开工项目100个、投产40个,并保持700亿级的固投规模,这样的投入力度在全省都很_。)
总的来看,伴随着国际形势的趋缓、万亿国债的增发和“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推进,经济回暖形势越发明朗,今年省市区提出的GDP增长目标都是5.5%以上,对经济发展的研判都是今年肯定比去年好。对于**而言,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金融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金融机构在**可以参与的项目多、领域广、程度深,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第三,拉高标杆、踊跃奋进,新征程上,政银担合作要再建新功、再创辉煌。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
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新区成立5周年、行政区成立3周年,**一定要出成绩,也一定会出成绩。今年省市的工作基调都是拼抢争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了“此时不拼、更待何时”的鲜明信号,易书记在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推进大会上强调“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跃进”。**去年实现“三大跃升”(“两个亚运”精彩绽放、经济 ……(未完,全文共6967字,当前仅显示321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在全区政银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