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习近平关于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生成基础
(一)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系统思想
(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想
(三)科学基础:现代系统科学、系统哲学的发展
(四)实践基础:_理政实践
(五)主体基础:习近平的个人因素
二、习近平关于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
(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方法
(三)指引系统科学等具体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系统观念重要论述主题宣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协同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系统观念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坚持系统观念”明确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要义之一。2024年7月,党的
二十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对各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关于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精神,下面,按照会议安排,由我作主题宣讲。
说得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习近平关于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生成基础
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出现的,理论的出现不仅有实践的需要,也深含自身历史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习近平关于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生成基础主要有文化基础、理论基础、科学基础、实践基础和主体基础这五个方面。
(一)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系统思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从未发生过文化断代与文化断层。在我国,虽然“系统”这一概念直到近现代才由钱学森正式提出,但其所揭示的规律、所内含的意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早已可以寻觅到其踪迹。“系统思维乃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干”,系统观念正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系统思想为文化基础,其文化底蕴丰厚且深邃。
1、从整体出发,审视世界
整体性观点在中国出现甚早,它集中体现在古代朴素系统观之中,是中国古代朴素系统观的核心。《易经》以乾卦和坤卦起始,代表天与地,随后引出余下六十二卦以代表除天、地之外的万事万物,指明通过六十四卦来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135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时不同的排列、种间套作等方式,来保证整体作物的收获与土地肥力的维持。
3、从环境出发,探讨关联
中国古代很早就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单独存在,任何单个事物的存在都要与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交流,这也是系统开放性特征的集中表现。《吕氏春秋》从宇宙一体化思想出发,提出天人相应学说,认为人是宇宙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和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认为人应当注重周身附近环境,及时意识到周边环境变化,选择好恰当的时机,并依据系统的开放性原则,根据环境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吕氏春秋·辩土》中指出:“所谓今之耕地,营而无获者:其蚤者先时,晚者不及时,寒暑不洁,稼乃多菑。”其认为从事农耕农业,必须把握农时,因时而动,注重环境变化,否则就会让庄稼遭受灾害。在古代军事学当中,也认为战争的胜利必须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天时与地利,就是指的是恰当的时机与地理环境;再加上人的因素,才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关于宇宙的本源,老子将其视为“道”,并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论断,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道出发,由道而生,蕴含了万事万物在本源上相互关联、联系的道理。《周易》中的阴阳二爻,虽然代表的是对立属性,但是同时两爻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两爻相互联系,互为支撑,虽属性对立,但同时又互相依存。五行学说将构成宇宙的要素定义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要素,这五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又是木生火、木克土、火生土、火克金、土生金、土克水、金生水、金克木、水生木、水克火。五行之间的关系相生相克,这就表明了任何事物,不仅内部要素、整体与部分之间具有普遍联系与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不同整体之间、不同系统之间、整体与周边系统之间也具有联系与作用,并依托于这种联系,将世界统一起来。
4、从运动出发,追求平衡
《周易》将世界解释为一个由动态元素组成,并不断运动的动态系统。从混沌始,到分为阴阳两仪,两仪生四象,自四象又生出八卦。八卦、六爻都是明显的动态结构,六爻自初爻起,代表事物的起始,运动至上爻,代表事物的终结。事物发展到上爻则又折返至初爻,开始了新一轮全新的运动与变化。爻卦正是在这样的动态循环之中,始终保持平衡与稳定,借助内部间各爻矛盾关系保持均势与相持,循环往复,最终在平衡、有序中完成了六十四卦的整体循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更进一步体现了万物共同遵循循环反复的动态变化法则。《吕氏春秋》指出:“动物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圆道也”,将世界万物的前进与发展过程看作一个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如圆圈一样循环的过程。为了能够更好地观察和记录运动,中国古人引入了四时来衡量时间,运用五行来记录空间运动。这样,世界万物次序交替、永恒运动循环的运动规律就被揭示出来。为了寻求事物的稳定以达到动态平衡,中国古人提出了“和”的概念,意思就是系统内部构成的多样性与差异性通过各种矛盾运动达成一种推动系统继续发展的稳定状态。在中医之中,将脏腑分别对应五行,经脉对应阴阳,认为只有阴阳相济、五行相和,才能够保持健康;如果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就会阴阳失调,产生疾病。在中国古代艺术之中,“和”作为艺术的最高评价标准,一是指艺术之美在于由各个因素所组成的整体结构的和谐关系之中;二就是由相矛盾的、相反的各种因素在一起,却又能处于相对平衡、协调、和谐和统一的关系之中,这就是艺术“美”的体现。
(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守正创新的理论根基。习近平关于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生成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充分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思想、人类社会是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人的认识是一个系统过程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系统思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系统思想
在自然观上,马克思恩格斯一直秉承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或者可以称为整体自然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在我们考察自然界、人类历史和精神活动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个体、孤立、隔离,而是“一幅有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总的画面”。马克思恩格斯将物质世界以整体性观点进行考察,否认了传统机械唯物主义中片面、静止的考察方法。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系统。认为“我们所接触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理解的物体,是指所有的物质存在,从星球到原子,甚至直到以太粒子,如果我们承认以太粒子存在的话。”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来看,能量守恒定律认为自然界中不同的能量形式对应了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界中能量的总数是一定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一种能量的增加必然带来另一种能量的减少。这就使得科学研究的视角从原来的单一研究对象扩展到与之相联系、相转化和相对应的两个或几个之上;细胞学说揭示生物体都具有相似的基本单位——细胞。不同的细胞个体同时又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组合,同时每个细胞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但它自身也是一个系统,与其他细胞一起组成生物总体发挥作用。细胞学说的发现打破了动物与植物之间研究的壁垒,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生物进化论的诞生,主张生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有可能具有共同的起源,经过自然选择使得_的遗传组成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生物的种群变化而产生新的物种。生物进化论不仅为物种起源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指明生物生存规律和发展方向,也证明了生物的进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动态的过程,为不同分支的生物学提供了统一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指出:“有了这三大发现,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就得到了说明,就被归之于自然的原因。”三大科学发现的产生,证明了整个自然界内部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在科学实践上验证了自然界的系统存在形式。
列宁强调,“必须把发展的普遍原则和世界、自然界、运动、物质等等的统一的普遍原则联结、联系、结合起来。”自然界这个系统是一直运动与变化的。“这些物体处于某种联系之中,这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而它们的相互作用就是运动。”通过这种运动变化,自然被看作是动态的、连续的过程,任何事物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去理解。“新的自然观就其基本点来说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溶解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恒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同时,自然这个系统本身存在着层次与结构。每个层级都能够找到一个“组”来划分和组成这个层级,“关于物质结构不论采取什么观点,下面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物质按质量的相对大小分成一系列较大的、容易分清的组……。目力所及的恒星系,太阳系,地球上的物体,分子和原子,最后,以太粒子,都各自形成这样的一组。”自然界这个系统的不同层级就是由所构成的不同的“组”来进行区分的。不同的结构和要素所构成的整体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他写道:‘2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3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 ……(未完,全文共15983字,当前仅显示380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系统观念重要论述主题宣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