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宣传部长在全区自媒体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把全区自媒体领域的“笔杆子”“拍客达人”“网络大V”齐聚一堂,既是一次面对面的“家庭聚会”,更是一场心贴心的“发展会诊”。大家知道,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自媒体就像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神经末梢”,串联起千万家灯火,编织着网络空间的“舆论经纬”。区委一直高度重视自媒体发展,既看到大家在传递民生_、展现城市风貌、凝聚发展合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关注到当前自媒体行业面临的内容同质化、流量焦虑、责任边界模糊等现实挑战。今天这场座谈会,就是要和大家掏心窝子、聊实在话,一起把准“方向盘”、系好“安全带”、加满“动力油”,让全区自媒体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的“好帮手”、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以“初心如炬”锚定航向,让自媒体成为“正能量的播种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自媒体更是有灵魂的。大家手中的镜头、笔下的文字,不仅是获取流量的“工具”,更是传递价值的“载体”。我们常说“内容为王”,但比“内容”更重要的,是藏在内容背后的“初心”——为什么出发,为谁而发声。一是把准“我是谁”的身份定位,不当“无根的浮萍”。现在有些自媒体喜欢给自己贴“独立视角”“民间发声”的标签,这本身无可厚非,但“独立”不是“孤立”,“民间”不能“民粹”。大家要清楚,自己首先是这片土地上的“建设者”,是千万市民中的“一份子”。就像咱们区里的老张,退休后开了个“老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99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干货”“硬货”,有没有让观众产生“共鸣”“共情”。咱们区有很多好故事、好素材,就看大家会不会“挖”、善不善于“讲”。一是深耕“脚下的土地”,让故事有“泥土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故事不在写字楼里,而在街巷阡陌间;不在键盘敲击声中,而在百姓笑泪里。咱们区的“小巷总理”王大姐,每天处理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都是鲜活的新闻素材;工业园区里的技术工人,为了攻克一个工艺难题加班到凌晨,手上的老茧、设备上的油污,都是最动人的“特写镜头”。建议大家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每周抽出一天时间,到社区蹲点、去企业走访、进
农村调研,用手机镜头记录修水管的师傅怎么趴在地上拧阀门,记录夜市摊主怎么在暴雨中撑伞护货,这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内容,比任何后期剪辑都更有感染力。记住,离群众越近,离好故事就越近;脚下的泥土越多,作品的分量就越重。二是挖掘“独特的气质”,让故事有“家乡味”。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家记忆”,咱们区有百年老街的青砖黛瓦,有工业遗产的锈色肌理,有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坚守,这些都是别人“拿不走、学不来”的特色资源。比如咱们本地的剪纸艺人李师傅,一把剪刀能剪出整个老街区的兴衰变迁;老字号酱菜厂的老师傅,能讲出三代人守着一口酱缸的传承故事。去年有个短视频博主拍了一期“跟着非遗游街区”,把剪纸、糖画、古琴等非遗元素和老街巷的历史结合起来,视频播放量超过百万,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来“打卡”。这说明,越是本土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有地域特色的,越能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希望大家多做“文化解码”工作,把咱们区的历史底蕴、民俗风情、产业特色转化为生动的故事,让外界通过你们的作品,记住咱们区的“模样”、闻到咱们区的“味道”、感受到咱们区的“温度”。三是创新“表达的方式”,让故事有“时代味”。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内容?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鲜活的“网言网语”;不是刻板的宣传,而是沉浸式的“
场景体验”。咱们区有个95后博主,用vlog的形式记录社区垃圾分类的“逆袭”过程:从最初居民抱怨“麻烦”,到志愿者手把手教分类,再到小区环境变美后大家主动参与,视频里没有一句口号,全是真实的对话和细节,播放量很快破万,还被央视新闻转载。这启示我们,创新表达不是“标新立异”,而是用群众喜欢的方式讲群众关心的事。比如,可以尝试“沉浸式报道”,跟着环卫工人体验凌晨四点的街道;做“互动式传播”,发起“我为小区提建议”的网络投票;搞“可视化解读”,用动画形式讲解政策文件中的“干货”。总之,要学会“把文件语言转化为家常话”“把大道理拆解成小故事”,让党的政策、社会进步、民生变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以“合规为尺”规范发展,让自媒体成为“清朗空间的守护者”。互联网是“群居”空间,不是“独居”小院,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整个网络生态。咱们既要享受自媒体发展的红利,也要承担起维护网络清朗的责任,就像开车上路,既要踩好“油门”,也要刹得住“刹车”。一是守好“信息真实”的生命线,不做“谣言的传声筒”。信息爆炸时代,“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全城”的情况时有发生。自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中转站”,必须把“真实性”作为第一准则。遇到不确定的信息,多问几个“是不是”:是不是亲眼所见?有没有可靠信源?会不会断章取义?比如去年我区某小区因管道维修停水,个别自媒体没核实情况就发布“自来水厂被污染”的消息,引发居民恐慌,最后当事人被依法处罚。大家要记住,转发一条信息很简单,但消除谣言的影响却很难。今后遇到涉民生、_策、涉突发事件的信息,最好先向社区、街道或相关部门核实,再客观发布。特别是在重大事件面前,更要保持冷静理性,做“真相的守护者”,而非“情绪的_者”。
二是划清“商业伦理”的边界线,不做“铜臭的俘虏者”。自媒体商业化无可厚非,但“变现”不能“变味”,“盈利”不能“失德”。现在有些博主为了接广告、拿推广,夸大产品功效、虚假宣传,甚至“挂羊头卖狗肉”,消费粉丝信任。比如之前曝光的某美食博主收了钱给烂尾餐厅写好评,结果消费者去了之后大失所望,最后博主口碑一落千丈。大家要明白,粉丝的关注是“信任投资”,不是“提款密码”。做商业合作可以,但要做到“三个透明”:广告内容要标明“广告”“合作”,让粉丝清楚这是商业行为;产品质量要亲自把关,不接“三无产品”的推广;利益关联要主动说明,不搞“暗箱操作”。只有把商业行为建立在
诚信基础上,才能实现“流量”与“口碑”的双赢。三是筑牢“技术安全”的防火墙,不做“漏洞的制造者”。随着自媒体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网络a全风险也不容忽视。比如,有的博主在直播中泄露个人信息,有的在使用剪辑软件时被植入恶意程序,还有的账号被盗用发布不良信息。大家要增强“技术安全”意识,做到“三个定期”:定期修改账号密码,避免“一码走天下”;定期检查设备安全,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下载不明软件;定期学习网络a全知识,参加相关培训。特别是运营团队的自媒体,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防止用户信息泄露。区委网xb会定期发布网络a全提醒,也会组织技术专家为大家提供指导,希望大家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共同织密网络a全“防护网”。
四、以“大局为纲”主动作为,让自媒体成为“新发 ……(未完,全文共6063字,当前仅显示279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区委宣传部长在全区自媒体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