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
一是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四是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二、把握形势,对标对表,精准锚定发展方向
一是政策机遇叠加
二是产业基础坚实
三是开放优势明显
四是生态红利释放
三、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全面落实工作任务
(一)提振内需潜力,稳定经济预期
一是扩大有效投资
二是促进消费升级
三是拓展外贸空间
(二)聚力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二是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
三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聚力城市更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二是深化乡村振兴战略
三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四)聚力港口纳新,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提升港口能级
二是深化区域合作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
四、强化保障,真抓实干,确保目标落地见效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三)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二是保障_
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统筹抓好当前工作
一是做好年终岁末各项工作
二是谋划“十五五”规划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
……
在市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
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_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
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
总结2024年全市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
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情况,全市上下以改革创新之法、奋勇争先之力,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巩固经济回升态势。从波动之“形”、运行之“势”、结构之“变”、温度之“感”,可以看出我市经济运行前高后稳步步稳固、积极主动前景良好、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社会预期持续改善。
一是经济总量稳步提升。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42.74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609.92亿元,增长5.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9%,成为稳增长的核心引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34个行业大类中23个实现增长,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85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必须统筹好”的重要关系,即统筹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统筹好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统筹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统筹好民生改善与_,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产业基础坚实。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形成鞋服、工艺美术、食品、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等12条重点产业链,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各类园区16个。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0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350家,超10亿元企业20家,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三是开放优势明显。**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台湾海峡两岸的连接点,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东吴港区海铁联运货物完成960.03万吨,进口铁矿砂1550万吨,同比增长45.7%,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罗屿作业区实现40万吨级铁矿船舶常态化靠泊,吸引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等国际矿业巨头合作,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
四是生态红利释放。木兰溪综合治理25年来,累计治理河长89.7公里,防洪标准从不足2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以上,红树林湿地修复20.65公顷,黑脸琵鹭栖息地保育31.76公顷。木兰溪下游水生态治理工程总投资29亿元,完成生态补水管道11公里,河道生态治理29.32公里,生态护岸建设54.35公里,构建起“一环一心一轴七廊一系统”的生态安全屏障。
三、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全面落实工作任务
2025年是“
十四五”规划收官、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也是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_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奋勇争先、再上台阶”,扎实做好“一五二三四”工作,全方位挖掘内需潜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一)提振内需潜力,稳定经济预期
一是扩大有效投资。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500个,总投资3000亿元,年度投资超千亿元。聚焦“两新一重”建设,加快推进木兰溪下游水生态治理、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东吴港区扩建等重大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广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计划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00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0亿元。
二是促进消费升级。举办“全闽乐购・**行动”,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发放消费券5000万元。培育直播电商、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等新业态,建设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城厢大唐5G产业园等四大服务业集聚区。推动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妈祖圣地、美丽**”文旅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15%。
三是拓展外贸空间。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支持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展会,开拓东盟、中东欧市场。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力争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20%。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压缩整体通关时间至30小时以内,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二)聚力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202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总数突破300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支持永荣科技、华峰华锦等龙头企业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
二是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重点推进永荣新材料碳三资源综合利用、达凯新材料水性油墨及环保再生功能性聚酯材料等项目,力争产值突破5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建设城厢大唐5G产业园,发展智能终端、半导体材料等产业,产值增长15%。高端装备产业推动荣兴机械、海山机械等企业智能化改造,产值增长12%。
三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鞋服产业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建设中国鞋都数字产业园,推动300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自主品牌50个。工艺美术产业提升“仙作”红木家具、**木雕等特色产业,建 ……(未完,全文共5190字,当前仅显示239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在市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