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科技/动员大会/>>正文

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发表时间:2024/6/4 16:53:23
目录/提纲:……
一、先谈谈科技创新为什么重要?
第二、谈谈怎么看我市科技创新?
(一)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二)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土壤
(三)积极争取省级项目资金支持
……
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局长通报了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解读了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实施意见》;**就科技创新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作了现场交流,**分别作了书面交流。听了大家发言,结合一年多来的所见所闻,总体感到,我市科技创新问题主要体现为“两个没有”:一是没有氛围,二是没有基础。今天专门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就是研究解决“两个没有”问题。下面,我从为什么、怎么看、干什么、怎么干四个方面说一说。
一、先谈谈科技创新为什么重要?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抢占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从全球看,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布局,比如,美国提出了“美国创新战略”,德国制定了广为人知的“工业4.0”战略。从国内看,我国已经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规划,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和湖北、重庆等中西部省份都在全力打造创新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牢记_总书记殷殷嘱托、特别是考察**时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区域创新能力由十年前的第15位上升至第8位,连续十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省内的**、**、蚌埠、滁州等地也在竞相发力,强力推动科技创新。在群雄逐鹿的大背景下,错失机遇就会陷入被动,顺势而为才能占据先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作出系统部署。党的二十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核心地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126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市相比增长速度缓慢,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占比降低。从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支出总额、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支出与GDP比值、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以及每万就业人员的全社会研发投入人员全时当量(人年)这四个指标可较为明显的反映出以下问题:一是**市相关部门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不足,相关经费支出有待增加。二是**市研发人员数量与其他市级差距较大。成果转化体系有待完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较上期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发明专利数量也是**市的短板所在,与**、**等排名靠前的城市差异较大,说明**市的成果转化体系有待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这两项指标近三年都没有太大波动,说明创新风气不盛,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持力度不够。创新环境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年毕业企业数和平均每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基金总额的全省排名在上升,说明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扶植投入在增强。高新企业数量占比没有明显增幅。此外,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比上期增加了5家,和**、**等城市数量差异较大。
关于科技创新基础性工作不牢不实的问题。近五年来,与自己相比科技创新工作有进步,但是小步慢跑,特别是2017年以来科技创新各项扶持政策陆续到期后,因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各项扶持政策收紧后,今年三项考核指标均在全省末位。从全社会研发投入看。2021年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14.3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0.73%,均居全省倒数第1位。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看。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4%,居全省倒数第1位。从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看。1-10月,全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5.4亿元,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5.6亿元,均居全省倒数第1位。从科技部门队伍建设看。科技系统管理人才队伍比较薄弱、专业水平不高。如:科技系统人员年龄偏大,46岁以上占57%;第一学历偏低,中专以下学历占38%。
这些问题说明了我们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前瞻布局意识不强,资源投放力度不大。缺少科技创新整体谋划和中长期目标任务的规划;统筹科技创新的大科创工作格局没有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精准结合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和科技创新生态没有建立;科技创新_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市县区政府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够,引领不够;科技部门就科技干科技的固定思维有待转变、专业素养不高等。
第三,谈谈科技创新工作干什么?
**科技创新工作干什么?在这里我从科技赋能企业、产业、县域发展和大家分享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企业提档升级。吉祥三宝是界首市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功能性高保暖新材料、功能性面料的研发和生产。吉祥三宝的创始人是一名打工妹,她始终秉承以人才为本、靠科技带动、促创新发展的理念,在成果转化、技术攻关、人才团队等方面持续发力,带领企业从一家在传统棉纺织市场苦苦挣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快速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结吉祥三宝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坚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吉祥三宝把科技创新视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唯一出路,着力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1998—2012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吉祥三宝顶着资金压力,冒着市场风险,持续推进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成为集棉花收购、加工、纺纱、织布、床上用品生产为一体的集团公司,产品远销俄罗斯、乌克兰、尼日利亚、阿联酋等多个国家。近年来,积极依托高校及研发机构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先后与**农业大学、中国纺织科学院江南分院等多所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真金白银支持创新。近三年,吉祥三宝研发投入分别占营业收入的8.4%、13%、10.8%,远高于其他同类企业。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带来了丰厚回报,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新产品开发持续不断,做到了“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确保企业竞争力始终保持在同行业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抓住生产空档,自立科研项目,组织技术攻关,研发出可重复使用的新型PTFE纳米纤维膜口罩,过滤效率达到KN95标准,存放时间可达5年,有效弥补了疫情损失。吉祥三宝的做法,验证了研发投入是企业保持高成长性的重要支撑,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坚持创建高效研发平台。吉祥三宝积极对接大院大所,发展新型高效研发平台,构建了“两站一院一所一联盟+八中心”的研发平台体系(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新材料先进产业研究院、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省级“中心”平台依托研发平台,实施了技术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研发新技术成果奖励等管理制度,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集聚了一大批创新资源,获得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坚持求贤若渴引进人才。吉祥三宝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先引人才,再造名牌。近年来,持续引进院士、长江学者、博导、高工等高层次人才团队,建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拥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型人才1个、专业技术研发人员65人。为进一步加深合作、留住团队,该公司推动股权优化,院士及其团队技术入股25.2%,界首融城集团入股22.9%,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入股17.2%,形成了政产学研协同的股权架构。依托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撑,在功能性纺织新材料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了PET、PP双组份复合伴生结构纤维成型等“卡脖子”技术,开发的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产品被列入国家2022年冬奥会重点研发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坚持柔性借力协同创新。吉祥三宝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注重对接优质创新资源,积极探索联合技术攻关、异地孵化、订单式研发等合作创新模式,在北京、上海、**组建了3个异地研发中心,借力借智、协同创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提升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良好创新生态赋能。吉祥三宝先后获省科技厅、高层次人才团队、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工程化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项目和资金支持,以及阜阳市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卷、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项目和资金支持。得益于优越宽松的创新环境,吉祥三宝才能突破“企业创新是找死、不创新是等死”的怪圈,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如鱼得水,越走越远、越飞越高。吉祥三宝的“六个坚持”,推动了公司从传统棉纺企业向功能性纺织新材料企业成功转型,实现了从“举步维艰”向“欣欣向荣”的巨大转变,是我省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推动 ……(未完,全文共11097字,当前仅显示355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

不存在或已删除












注册  登陆

客服微信号:wm11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