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社会实践/管理/法制/政法武装/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思考

发表时间:2011/7/28 8:12:06
目录/提纲:……
一、公民社会要求社会管理创新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
一是从基于唯GDP论的稳定思维,转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思维
二是从政府统管社会一切,转向政府和社会共治
三是从行政主导的社会管理方式,转向组织化、法治化的社会管理方式
四是从以消除社会矛盾为目的的_机制,转向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博弈机制
三、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一是加快建立法治的有限政府,为社会发展赢得独立自主的空间
二是健全社会组织的法律制度,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三是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探索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四是加强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依法引导虚拟社会有序发展
五是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法治保障
……
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日益增加,现有的社会维稳模式已难应对复杂的社会形势。 因此,有必要改革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加快法治公民社会的建设,用法治化的方式妥善地、积极地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公民社会要求社会管理创新
现阶段,我国社会建设已经转入公民社会的发展时期,这是社会管理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的社会发展状态。众所周知,改革开放 30 多年,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简要地说,就是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进,我国社会逐步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一社会结构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社会结构。 “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整个社会在原有的工人、农民两个阶层的基础上,逐渐分化出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等多个社会阶层,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利益_。 与此同时,社会组织蓬勃地发展起来,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积极介入,提高了社会自治的程度。 尤其重要的是,公民意识的普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3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对不同利益_的矛盾和冲突,往往用强权压制公民正当的利益诉求,只求一时的稳定,不从根本上解决利益失衡与社会公正的问题,致使维稳工作尽管不惜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却对涌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显得力不从心。
康德曾经说过,大自然迫使人类加以解决的最重大问题,就是建立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充分尊重每位公民的权益、需求、意愿与价值的法治社会。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分化、利益冲突和利益博弈日益凸显,深化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显得尤为迫切。 这就须要基于公民社会的本质要求,改革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用制度化、法治化的方式构建社会利益均衡机制,从而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不同利益_之间的矛盾,敢于正视矛盾,能够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人的行为,及时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又充分尊重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通过建立对话协商等利益协调机制,预防和减少各种矛盾的发生,并将各种矛盾置于可控制、可容忍的范围之内,在矛盾出现之后也能够及时、公正地予以处理。 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归根到底必须要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用法治化的方式妥善地、积极地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实现利益之间的和谐,从而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
诚如有位学者指出的那样:“随着社会转型,我国治理社会的模式也从传统的政治导向性的控制模式逐渐向公共导向性的法律模式转变。 ”[1]然而,如何看待社会管理模式这种变革的趋势呢? _十五大确立依法_基本方略以后,法治逐渐_到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或多或少地推动着传统社会管理模式逐渐转向法治化。 但是, 由于千百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人治痼疾,加上_机制的束缚、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等因素,这种自上而下地推进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变革遇到了“肠梗阻”,举步维艰,进展不大,正如上所述的那样依然显露着人治的窠臼。 到现阶段,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一种自下而上地推动着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变革的社会力量,正以不可忽视的姿态亮相在人们面前。 近年来此起彼伏的公民_活动,正从个体_,逐步发展到__,趋向组织化,公民参与公共事件渐成惯例;从单纯私人利益诉求,发展到环境保护等多种公共利益诉求;从主张公民的土地使用权、财产权、人身安全权等各种私权利,发展到主张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等各种公权利(政治权利),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促使从压制利益表达逐渐转向平等对话。 面对公民社会所形成的倒逼机制,应当加快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更加尊重和发挥良性的社会力量,更加善于引导公民和社会组织及其自主自治的社会权力,协助政府治理社会,以组织化、法治化的方式表达社会利益_的意志和权益,以实现社会秩序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相互和谐。 为此,应当以_为指导,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加快从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向法治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变。
一是从基于唯 GDP 论的稳定思维,转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思维。传统的稳定思维是建立在狭隘的发展观之上,认为发展就是 GDP 的增长,凡是不利于 GDP 增长的因素就是不稳定因素,就必须打压,因此有的地方甚至提出过“谁影响发展一阵子,就影响他一辈子”的口号。 稳定只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稳定不一定和谐,不能把稳定与和谐简单地等同起来,这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在全面贯彻_的新形势下,必须树立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社会和谐是第一责任的观念,用社会和谐取代_,作为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至上的社会管理理念,根据多数公民的意愿和现实发展的需要, 不断地打破现状,用新的平衡代替旧的平衡,用协商、谈判等有序途径释放社会矛盾的“疏”代替压制利益表达的“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是从政府统管社会一切,转向政府和社会共治。一些地方信奉“全能政府”,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包 ……(未完,全文共5881字,当前仅显示206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