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本站帮助 | 站内搜索 | 保存桌面 | 浏览足迹 | 会员增值  
到新文秘网首页
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相关/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教育/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正文

毕业论文:小学生自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本文4积分 word文档下载 发表时间:2013/3/27 13:50:26 鏀惰棌姝ら〉 鎹㈢ǹ鎻愮幇 
目录/提纲:……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
(一)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生自主心理健康教育
三、国际、国内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标和假设
(一)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二)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的态度转变的模型
六、研究的指导思想
七、研究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八、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九、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小学生学习和交往两方面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并认真分析
(三)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十、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二)研究实施阶段
十三、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_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局限,个别学科做的还很不够
(二)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辅导,教师有时束手无策
十四、后续研究设想
(二)完善教材和导读编写工作
……
毕业论文:小学生自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文章摘要:
小学生自主心理健康是指小学生在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心理机能的能力的基础上,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自我调节,自我教育,提高心理素质,使心理健康地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学校这个以教育为主的阵地上,通过加强环境建设,创设浓郁的教育氛围;以课堂为主渠道,通过学科_、开设心理辅导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环境、课堂、活动三位一体,小学生自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强。

主题词: 自主 心理健康 教育
一、课题的提出
处于转型期的二十一世纪,充满了竞争与挑战,社会人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站稳脚跟,要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尤其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和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从《纲要》和《意见》中,可以明显看出国家已经对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也同时有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北七家中心小学坐落在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94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就提出心理教育的问题,希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完人”,拉开了世界范围内加强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和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序幕。
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国外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学校心理学,本世纪初产生,3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它主要研究5岁-18岁这一年龄段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和有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或行为障碍等的儿童、青少年。现在国际上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学校心理学联合会。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从 80 年代初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 80 年代初期至 80 年代中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一些医学院开始在一些高校开设了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的讲座或选修课,一些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也被陆续翻译进来。 8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末,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期,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始起步。第三阶段是从 90 年代至今,是我国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全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基础性的工作最为突出,另一方面,在研究和探索上也取得了一批积极的成果。总的来说,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不仅在世界上有着共同的理论源流和职业根基,而且在我国也有着现实的基础和源泉。它不仅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从长远来讲,也将有力地促进全民族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发展。
然而,纵观国际国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史,我们发现多数都是施教者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则作为受教育的客体,处在被动的地位,接受教育。根据内因外因的理论,我们知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当中我们探讨“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同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创设氛围,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也应该是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自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和假设
研究目标:(一)通过对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提高小学生自我调节心理机能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小学生自主心里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研究假设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培训、辅导,组织开展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研究假设之二:
通过对学生进行培训、辅导,组织开展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交往心理健康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的人格。
五、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罗杰斯十分关注人格出现紊乱的现象研究。他把改变人格的主要责任放在患者身上,而不是像弗洛伊德那样放在治疗者身上,并提出了“患者中心疗法”。罗杰斯认为人应当是有意识、有理性的,健康的人有自我指导成长和变化的能力,能引导自己不受外界事件阻碍,现在的经验比过去的经验更重要。在人格改变过程中,患者自己的经验比辅导者更重要。该理论把心理健康的人描绘成对一切经验完全敞开的,他们有完全生活于存在的每瞬间的能力。
(二)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的态度转变的模型
传递者 沟通信息 目标(接受者) 情境

可信   差距 信念 警告

意图 畏惧 人格 分心

从这一模型可以看出,发生在接受者身上的态度转变,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要素:先是传递者:传递者是沟通信息的提供者,也是试图以一定的方式引导人们发生态度转变的劝导者;第二是沟通信息:态度转变是接受者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与外在的信息存在差异后发生的,沟通信息是态度转变的直接原因;第三是接受者:也是态度转变的主体,一切说服的努力,只有为态度所接受,才能发挥作用;第四是情境因素:沟通和说服是在一定背景中进行的,所处的情境不同,个体的情绪状态的差异,都会影响态度转变的效果。
六、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 ……(未完,全文共9701字,当前仅显示264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毕业论文:小学生自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新文秘网温馨提示:
  上面为新文秘网原创文章,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加入正式会员方法:点此在线智能充值(自动瞬间开通) 或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如果已加入正式会员,请点此到本站首页填用户名和密码重新登陆,或者这里刷新此页试试
  如果您刚支付成功而忘记登陆账号,可这里用订单号找回。欢迎推荐本站给您的好友

   会员客服微信号:wm114cn
文章搜索

鎼滅储鏂瑰紡锛�      
体裁专栏
行业专栏
节日专栏
时政专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投稿提现赚钱 | 写作指导 | 本站帮助 | 站内搜索 | 付款方法 | 免费加入会员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