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数量少、质量低,反衬出干部自身的“三个缺失”
1、能力缺失,不会发现问题
一是自身素质差且不愿学
二是岗位更迭频繁
2、责任缺失,不敢发现问题
一是好人主义不爱管
二是自身不硬不敢管
三是标准低下不能管
3、作风缺失,不能发现问题
一是惰性十足,吃苦精神差
二是架子十足,务实精神差
三是随性十足,风险意识差
四是浮气十足,进取意识差
(二)问题不分析、不整改,透视出管理上的“三大要害”
1、问题分析没有根源意识
一是不交班分析
二是交班分析质量差
2、问题整改没有跟进意识
一是满足于“交卷”
二是立足于“申诉”
3、安委会作用极其弱化
一是会前没准备
二是会上念材料
三是问题分析质量低、效果差
(三)重点工作不重视、不研究,暴露出在落实上仍存在“三化现象”
1、批示定式化,体现不出“重视了”
2、操作平淡化,体现不出“研究了”
3、落实形式化,体现不出“闭环了”
三、有关要求和建议
1、在问题分析整改上,必须坚持“四个在先”
2、在安委会召开上,必须坚持“三个程序”
三是会后安委会纪要原则上必须通过对录音进行原汁原味整理下发,不加修饰话语
3、在重点工作落实上,必须坚持“两个闭环”
……
安全管理质量和安全信息质量调研报告
按照路局3月份安委会部署要求,我和副处长**带队,成立两个调研小组,围绕新一轮安全基础强化和升华,重点解决“问题不整改、风险不知道、工作不落实”问题,采取逐单位评估方式,利用近20天时间,对车务系统进行了专题
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取参加站段安委会、检查重点工作落实、干部业务抽测考试、召开座谈会、检验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质量、查看干部发现问题质量及问题整改效果等方式,对28个车务站段中的23个站段进行了调研(剩余5个站段后续完成调研)。其中,安全管理质量重点围绕“素质基础、规章基础、设备基础、环境基础”四大基础提升进行了调研;安全信息质量重点围绕“问题数量、问题质量、问题分析、问题整改”进行调研。
从调研总体来看,各站段围绕新一轮安全基础强化和升华,有思路、有动作,有的站段已制定了针对性措施,正在抓推进、抓落实。从已经评估过的23个单位看,在质量方面,仍存在发展不平衡、效果不理想、结果有差距等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自去年“3·28”山海关站溜车以来,车务安全虽然一直比较平稳,但平稳不代表平静,不代表没有问题。从调研情况看,一部分单位管理质量低、落实质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2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现有质量的问题还没有班子成员多,多少让人有点“瞠目结舌”。责任的缺失主要体现以下三点:一是好人主义不爱管。有的干部不能把“厚爱”与“严管”区分开来,甚至用纵容“两违”来换取职工的拥护,有的即使发现了严重问题,也存在“大事化小”“换个说法”的现象。二是自身不硬不敢管。有的干部不能以身作则,特别是中间站干部在监控过程中偷懒耍滑,也就不能理直气壮地纠正和制止职工违章行为。三是标准低下不能管。有的干部由于自身标准低、定位低,眼里基本看不到问题,把惯性问题当标准,拿严重问题当常态,所以在这些人眼里根本就没有问题。
3.作风缺失,不能发现问题。从一季度发现问题质量分析看,个别单位存在“四少四多”现象,即直接与安全有关的问题少、动态问题少、作业问题少、现场问题少,管理问题多、静态问题多、批评问题多、指导问题多。反映出干部作风问题仍是安全管理的重大风险,主要表现在“四差”:一是惰性十足,吃苦精神差。从发现问题时间段看,白天多夜间少,特别是午间、后半夜、交接班等关键时间段问题更少。二是架子十足,务实精神差。深入现场弯不下腰、趴不下身,一走一过、趾高气扬、指指点点,而不是蹲点写实、主动发现、倾听意见。三是随性十足,风险意识差。发现问题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日常满足于看簿册、看静态,而不去查动态、查隐患,认为每个月随随便便有一两件问题就行了,不能针对本单位的安全隐患、本月的安全重点去发现问题。四是浮气十足,进取意识差。有的干部对新规定、新要求不学习,对新技术、新设备不研究,靠吃老底、拼经验过日子,用“老眼光”定夺问题。
(二)问题不分析、不整改,透视出管理上的“三大要害”
1.问题分析没有根源意识。调研期间,对一季度安监部门和运输处发现站段问题的分析、整改情况进行了检查,主要有两种现象:一是不交班分析。绝大多数站段正职不能针对检查出的典型问题,及时组织交班分析,主管安全副职也很少能亲自组织分析,甚至个别站段根本就没有交班分析。二是交班分析质量差。站段没有把这些上级部门发现的问题当成很好的资源,没有“拿猫当虎斗”,部分站段根本不按照“四个在先”去分析,就事论事,发标、考核、通报,“三斧子”砍完拉倒,不能做到追根溯源、一查到底。站段用这种态度对待上级检查的问题,不可能做到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今天问题发生在张三身上,明天可能就会轮到李四,问题数量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2.问题整改没有跟进意识。目前,一部分站段对问题的整改,只停留在对问题的调查了解、上报整改反馈通知书上,而这些工作均是安全科“小先生”唱主角,问题真相不清不楚,道听途说;问题原因信手拈来,凭空杜撰;问题整改官话套话,无影无踪。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满足于“交卷”。每周站段对安监分室发现的问题,由于不交班分析,安全科只是简单的判明问题真假,然后向安监分室和运输处上报一个整改反馈通知书就算万事大吉、画上句号,不对接现场,不还原问题,不分析原因,纯粹书面整改。二是立足于“申诉”。虽然有个别问题与事实有出入,但是眼光不向内去分析,不看现场到底有什么问题、管理有什么失责,而是一味“唱反调”,向运输处“抱怨”“申诉”。在这种心态驱使下,问题很难整改。
3.安委会作用极其弱化。目前站段安委会,在形式上,时间长、程序多、重点不突出;在内容上,念稿的多、报账的多,具体分析问题的少。这已经成了一个共性问题,安委会失去了原有的威严性、震慑性,“过堂会”成了日常工作会。从查阅纪要、参加会议不难看出,造成目前安委会质量低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会前没准备。事先不研究、主题不确定,重点不敲定,正职既不提思路、副职也不拿意见,任由安全科“小先生”发挥。二是会上念材料。安委会从上到下靠材料,手里不拿材料不敢说话,
发言不看材料不会说话。安委会基本成了会前写材料、会中念材料、会后发纪要的“三部曲”。三是问题分析质量低、效果差。没有按照“四个在先”去深度分析,基本是就事论事、蜻蜓点水。“问题在先”就是点问题,对该发现此问题而未发现的不去追究;“原因在先”就是现场的违章点,没有管理原因;“责任在先”就是直接责任者,即使联责干部也是按“一体化”被动联挂,没有找出真正的责任者;“解决在先”都是空话套话,基本上都是“加强教育、强化培训、加大检查”老三样,对
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效果和结果没有跟踪、没有督办,落 ……(未完,全文共4594字,当前仅显示232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安全管理质量和安全信息质量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