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当前在人口转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就业和收入问题
一是就业技能薄弱,缺乏平等的就业机会
二是外出人口的工资收入增长缓慢
(二)住房与养老问题
1、住房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一)就业方面
(二)住房方面
(三)养老方面
……
农村牧区人口转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总结过去几年的工作经验,深刻分析人口转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问题和原因,现形成
调研报告。
一、当前在人口转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旗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产条件差,再加上,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家从事农牧业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妇女_,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农牧民生活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改变。近年来,由于常年干旱,地下水源不足,草牧场严重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日益加快。根据这一现状,2009年旗委、政府规划了以禁止开发区为迁出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实际上,在过去所转移的人口中,他们对能长期彻底地转移到城镇的愿望是强烈的。城乡经济社会水平的显著差异具有巨大的吸引作用,但影响其实现这一愿望的困难和因素也十分复杂和深刻。根据经济社会中的人口转移外表来看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9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织化力量与企业制衡,很多企业从利润最大化出发,往往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上限,尤其是在一些低端的竞争激烈工种。
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的低收入水平,严重影响着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的后续发展。
三是劳动权益保护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城镇定居的预期不高,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工作中,平均每天将工作10个小时,大多数转移人口每周的休息不足1天,有的还被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因此,农村转移人口对城镇长期稳定就业的预期不高,导致其对自身素质技能提高积极性不高,随着年龄增大和市场对劳动力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当部分转移人口无法在城镇生存。
(二)住房与养老问题
1、住房问题。要实现农村人口转移,首先要关注农民进城安家落户的问题。首先必须满足转移人口的"安居"需要,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农村转移人口,除了部分经商致富的人员,绝大多数人员的收入来源主要通过"务工"获得,收入水平相当低,为了能有一些积蓄,省吃俭用是常见的做法,更不用说是城镇去买房或租房来维持长期居住的愿望。
近几年,我旗虽然面向转移人口推行包括宅基地住房拆迁补偿、经济适用房、包括廉租房在内的一系列住房保障制度。但由于廉租房的数量有限,经济适用房的价位又居高不下,远远超出不少保障对象,特别是贫困家庭的支付能力,使得绝大多数转移人口只能望房兴叹,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口的转移积极性。
2、养老问题。目前的农村老年_的养老问题无疑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我国在农村的习俗是养儿防老。对于纯女户或独女户来说,女儿的出嫁使家中失去了年轻劳力,而养老又未实现社会化的情况下,老后所养成了他们最为刺手的问题。但在农村养老,农村生活费用较低,其收入虽然不高,可粮食消费等基本生活却有保障,农村生活的自给性足以维持其正常的生活。而他们在城镇生活必须承担很高的生活成本,同时对养老问题、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照顾等各个方面都有些顾虑。可见进城养老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家庭自我保障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一)就业方面
1、教育和引导农牧民树立新的择业观念,让群众明白转移人口是增收致富、改善生活环境、享受现代文明的有效途径,树立起离土离乡、自主创业的新观念,提高农民自主转移的积极性。
2、加大对农村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政府保障农民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均等,通过推广完善培训制度,降低培训收费水平,作为农民培训的直接受益者,调动农村转移人口自身积极性,使农民工的进城动机从目前简单谋求经济收入转向谋求永久性身份转变的努力上来。
3、以人才市场为中心,尽快建成城乡统一、双向选择的劳动力大市场,打破城乡界限,所有的劳动者均可在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并签订劳动合同。
4、要建立和完善劳动力供求的信息网络体系,以劳动力市场为依托,各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平台,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社会劳动力需求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建立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库,及时、有序地转移。 (二)住房方面
1、实施转移农牧民住房保障工程。转移农牧民安居住房建设要合理规划并制定年度计 ……(未完,全文共2636字,当前仅显示167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农村牧区人口转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