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本站帮助 | 站内搜索 | 保存桌面 | 浏览足迹 | 会员增值  
到新文秘网首页
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农民/调研报告/>>正文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目录/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经营主体多样
(二)经营领域广泛
(三)经营典型突出
(四)经营效益显著
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制度建设不完善
(二)生产要素不齐备
(三)经营水平不匹配
(四)规模效应不明显
(五)发展环境不乐观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制度,推动发展
(二)示范带动,引领发展
(三)加强指导,促进发展
(四)优化环境,保障发展
……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工作要点安排,在***的带领下,***会同***、***组成调研组,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等乡镇,以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样本,采取现场观摩、召开座谈会、走访社员、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解剖式调研,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来的运行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14家,业态以种养业为主,其中茶叶生产合作社占主导地位。2014年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快速发展,2014年—2016年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至673家。2017年开展大规模产业扶贫以后,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呈井喷趋势,至2023年2月,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59家,社员总数30922人。从实地调研的情况分析,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营主体多样。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主体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企业领办型。由当地龙头企业注资组建,围绕某个主导产业,把企业、农户、生产基地联结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这类专业合作社有491家;二是村集体领办型。以村集体为依托,采取反租赁农户土地或农户以土地入社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由村集体统一经营,这类专业合作社有422个;三是能人领办型。由本村或本组的能人领头,周边农户以资金或以土地折资入社的方式组建,经营方式有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这类专业合作社数量最多,共有1146 个。
(二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110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村产业振兴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制度建设不完善。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运行的法律保障,在实践中,我县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没有依法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的弊病也很多。
1.管理章程缺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章程大部分由第三方公司臆造包装,不切实际,形同虚设,仅仅是为了应付登记注册之用。在日常运行中,并没有依照章程发挥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作用,重大决策由合作社负责人自行决定,没有独立完善的会计账簿,运行管理无章可依。
2.注册身份失真。根据法律规定,专业合作社必须由一人发起,五人以上参与,方可登记注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都是由一人借用多人的身份证明进行登记注册,被借用人并不是合作社的实际参与者,导致合作社在运行或退出时出现大量纠纷。
3.分配制度滞后。因为分配制度设计不合理,没有依照法律规定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以成员交易量为主进行分配”的基本原则,致使社员们对于经营收益的分配和使用看法不一,甚至出现严重分歧,有章难依,发展失去合力。
4.管理主体不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的监管部门多,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归口管理主体,都管都没有管到位。其中:注册登记、注销退出归市监部门管;技术指导、生产服务归农业部门管;土地使用、空间规划归自然资源部门管;技能培训、人才引进归人社部门管。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机制,没有一个部门能完整提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运行情况。
(二)生产要素不齐备。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主体,在生产要素的保障上障碍很多,举步艰难。
1.用地难。专业合作社要发展,必须有生产、储存的场所,有用地需求。在现行政策下,土地管制很严,很多荒山、荒地、荒滩都被划为了生态林、耕地甚至是基本农田,各种红线束缚了合作社的手脚。宜建的地方不能批,能批的地方不宜建,稍不注意就会触及红线,轻则罚款,重则拆除,既造成了浪费,又耽误了发展。
2.融资难。部分社员没有长远发展思维,合作社有一点盈利就要求分光,没有按照章程留足公积金,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大部分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可量化的抵押资产少,申请银行贷款很困难,能通过正常渠道融资的很少,难以扩大再生产。农业是财政重点补贴扶持的产业,但是都设定了补贴扶持的方式,有的补贴方式不接地气,不符合生产实际,合作社实际受益并不多(如:茶叶种植强制推行不被市场认可的扦插苗,很多扦插苗茶园目前都没有收益)。
3.基础设施配套难。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种养业为主,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强烈。从调研情况来看,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水源不足、电压不稳、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是普遍存在的难题。尤其是交通问题,很多专业合作社处于高山密林之中,拉通公路是组织生产的前置条件,绝大部分专业合作社都难以独立承担修路的资金压力。如***茶叶专业合作社,吸纳当地52户农民为社员,走出了一条茶旅文康融合发展的路子,前景看好,但是由于地处半山腰,交通不便,严重影响生产销售和游客体验,不得已筹集720万元拉通了4.2公里毛路,元气大伤。
(三)经营水平不匹配。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是以一个产业或以一个产业为主导来进行合作经营,经营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管理素养。目前,我县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现状堪忧:
1.专业素质较低。除少数企业领办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外,其他社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普遍偏低,思维视野不宽,在种植、加工、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普遍缺乏专业人才引领。作为指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乡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等_,也往往都是以行政思维推动工作,难以真正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
2.发展理念落后。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渠道化销售等方面的短板,生产成本高,销售不稳定。大部分合作社缺乏对市场的分析预判,差异化发展不多,同质化竞争严重,往往是一窝蜂而上,陷入恶性竞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方向的选择上,受政策的影响很大,政府奖补什么就做什么,很大一部分专业合作社既不专业也不合作,把合作社的盈利点锁定在套取国家项目资金上,项目资金用完了,合作社也就成了空壳。
3.合作意识不强。大部分专业合作社没有真正实现合作经营,没有为社员在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提供有效的服务,合作社凝聚力不强,带动作用小。部分专业合作社通过收购成员产品以购销差价获取盈利,盈余部分全部被领办人占有,没有实现经营红利共享,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专业合作社产品结构单一,单品产量偏小,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再联合,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四)规模效应不明显。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在规模化经营方面存在很明显的短板。
1.个体规模不大。据统计,全县年经营收入超过100万元的专业合作社仅有28家。作为一个缺乏规模的市场主体,我县专业合作社成本控制水平低,产销两端没有话语权,处于被动选择的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知名品牌很少。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效应对提升农业附加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县20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产品商标的仅134家,占比6.5%,进行了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的仅58家,占比2.8%,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更是屈指可数。
3.小农意识浓厚。大部分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理念、生产和销售方式上因循守旧,对品种优化、质量控制、保鲜贮藏、线上营销思考不多,满足于蝇头小利,小富即安,缺乏产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维。
(五)发展环境不乐观。从现场调研的4个乡镇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反映的情况分析 ……(未完,全文共6714字,当前仅显示309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新文秘网温馨提示:
  上面为新文秘网原创文章,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加入正式会员方法:点此在线智能充值(自动瞬间开通) 或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如果已加入正式会员,请点此到本站首页填用户名和密码重新登陆,或者这里刷新此页试试
  如果您刚支付成功而忘记登陆账号,可这里用订单号找回。欢迎推荐本站给您的好友

   会员客服微信号:wm114cn
文章搜索

搜索方式:      
体裁专栏
行业专栏
节日专栏
时政专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投稿提现赚钱 | 写作指导 | 本站帮助 | 站内搜索 | 付款方法 | 免费加入会员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