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消防救援队伍当前执勤训练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救援人员与器材装备需要更多的协调与磨合
(二)考核缺乏实战科目
二是是组训方法欠缺
(三)初战机制建设还有提升空间
一是“初战制胜”意识不强,第一出动力量不足,现场布阵展开慢
二是急救专业技术不强,易造成伤员错过“黄金救助”时间,间接影响救助成功率
二、关于优化消防救援队伍执勤训练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以实战为导向,构建执勤训练的内容和标准体系
(二)加强_建设,开展实战化训练保障和联合训练
(三)提高协作能力,加快健全初战机制
二是在火灾现场提高专业搜救技术水平
三是增强与医疗紧急救助部门的协同合作机制
四是加强急救专业技术培养,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四)优化各类专业培训与训练考核工作机制
(五)进一步强化专业化队队伍建设
……
全市基层消防救援队伍当前执勤训练模式工作情况报告
自改革转制起,消防救援队伍在应急管理部的领导下转变为专业化的灭火救援力量,主要功能逐渐向综合应急救援领域拓展。与此同时,消防救援队伍现有的执勤训练模式仍存在考核导向不合理、实战应用不强等问题,原有的执勤训练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全灾种、大应急的要求。为了优化消防救援队伍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执勤训练模式,急切需要通过多种措施来优化当前队伍的执勤训练模式,包括建立完整的执勤训练体系和标准、增强多部门联合训练的实战强度、促进训练管理的持续改革等,以此推动核心战斗能力的形成。
一、消防救援队伍当前执勤训练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救援人员与器材装备需要更多的协调与磨合。消防救援人员不仅要能够操作装备,而且要频繁练习,使得在使用器材装备时能够熟练得心应手。首先,需要通过各类装备、器材的操作培训,确保各类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位消防救援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工作所需的消防救援装备的基本参数性能及操作,实现消防救援人员与装备间的完美配合。很多基层队站的设备和器材在进行“五知一能”训练时仍面临“白练”的困境,无法有效地模拟灭火救援现场器材装备运作的实际感觉,更遑论深入研究相关技巧。其次,熟悉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82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时间,间接影响救助成功率。各类建筑火灾、建筑倒塌、交通事故、化工事故等灾害,易发生人员伤亡,引起伤亡的原因包括呼吸受阻、中毒、腐蚀、撞击及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一些伤情如果错过最佳急救时间,后果不堪设想。目前,消防站编配卫生员数量偏少,且多数不具备院前急救专业能力或专业水平较弱,容易贻误“黄金救助”时间,引起更大伤亡。
二、关于优化消防救援队伍执勤训练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以实战为导向,构建执勤训练的内容和标准体系。消防救援人员进行执勤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应对实际灭火救援情况。重点强化实际作战训练,深入分析处理目标和周围环境,深化战术方法和组织结构,充分利用车辆和装备,推进执勤训练内容与时代发展同步,不断进行创新。强调“国家队”与“核心骨干力量”的明显属性,构建包含各类灾害和全面专业的训练内容体系,确保训练内容与实际作战任务高度吻合,环境条件与现场作战环境高度一致,并且训练规范与实战需求高度一致,极大地减少训练与实战间的距离,更有效地完成从消防救援的被动响应到积极精确预备的转变,实质性提升队伍的作战能力。着力以实战演练为重心,把日常训练与辖区重点单位、场所灭火演练结合,把训练场搬到辖区演练现场,并逐步完善各类灭火救援预案,持续加强处置预案演练工作质效,并明确、明晰职责分工,按照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的要求,有效提升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协同作战能力。支队则需在执勤训练体系中,着重推行“一专多能”的理念,既保留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综合性”属性,同时针对本支队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种类和生产安全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兼顾综合救援与地方灾害救援需求特色的训练科目。
(二)加强_建设,开展实战化训练保障和联合训练。消防救援的训练体系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即训练保障和联合训练,这两者相辅相成。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训练保障体系。需要优化人才支持,建设符合标准的评估体系。根据不同岗位和衔级设置基本理论、体能、技能达标准准则,让消防救援人员清楚认识应学习和训练的内容,构建绳索、水域、地震、石油化工等技术资质认证制度。完善各个岗位的职业技能评定机制,通过标准化明确战斗员职业的基本要求,将指战员获得的资质与职位晋升、福利保障等联系起来,注重个体的不同特点,提升训练的积极性,培养更多的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需加强训练环境保障,进一步明确“支队模拟、队站组训、实地演练”各自的目标、层次和内容,提升全周期、精细化的训练管理能力。需加强科技训练,提升专业化、社会化和信息化新装备、大规模应急新力量、各类型灾害新领域训练水平,推动先进训练技术和策略的发展。第二点,需要建立联合训练体系。加强储能发电站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力量,纳入日常执勤训练体系中,并增强队伍之间的协同训练。创新组织训练模式,积极开展在复杂环境中的训练工作。利用总队和支队的训练基地,借助灾害事故实景模拟设施,选择位于本地区的高层建筑、河流附近、废旧厂房、化学工厂等地,开发出适用于高层、地下、水上和化工
场景的模拟训练基地。通过拉动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训练手段,开展各种专业队伍的多单元作战、跨地区的联合训练,实现对所有灾种和全面要素的训练覆盖。
(三)提高协作能力,加快健全初战机制。首先,始终要坚定地贯彻“灭早、灭小、灭初期”的理念。牢固树立“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指挥中心接处警到消防站到场灭火救人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分解式量化剖析,立足“快”字当头,做到接警快、出动快、到场快、侦察快、布阵快、展开快、救人快、排烟快、控火快、供水快。正确处理好“救人第一”与“科学救援”的关系。二是在火灾现场提高专业搜救技术水平。围绕提升火场搜救能力,开展火场搜救专业队建设,制定出台人员、装备配置标准,研究设置专门岗位,突出“快速救人”功能,量身定制和研发轻量化、便携式、实用型的防护装备、遂行器材和投送工具,全面提升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三是增强与医疗紧急救助部门的协同合作机制。各级消防救援队伍与卫生健康委依托现行的指挥调度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通数据交互端口,实时共享警情调度信息,建立多种通信联络途径,完善警情联动响应机制。凡遇有人员被困的警情,辖区消防站和急救中心同时调度、同步出动,压减调度响应时间,提高救援工作效率。有条件的医疗急救机构,也可将救护车、医务人员配置 ……(未完,全文共4376字,当前仅显示230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全市基层消防救援队伍当前执勤训练模式工作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