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六盘水市旅游休闲度假资源的现状研究
二、六盘水市旅游休闲度假资源的问题分析
一是六盘水的休闲娱乐配套设施不健全、不完善
二是没有特有的旅游文化
三、“凉都六盘水”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建设建议
……
“凉都六盘水”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建设研究
杨 娜
(贵州省六盘水市委党校 ;贵州 六盘水 53001)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凉都•六盘水”品牌深入人心,六盘水市旅游业迅速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有待进一步建设。如何打造“中国凉都•六盘水”旅游休闲度假胜,成为我们探索的目标。
关键词:凉都六盘水;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六盘水市是中国西部的一个新兴工业城市。近几年来,中共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充分发掘该市夏季凉爽舒适的气候资源,提出了将六盘水市称为“中国凉都•六盘水”的创意,通过中国气象学会的认定,六盘水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气候资源优势冠名的城市。
依照国发2号文的精神,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8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介:杨娜(1982-)女,贵州六盘水人,讲师,现工作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委党校。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异景;竹海风景名胜区,有记载人类起源、进化和环境演变的全国重点文大洞旧石器遗址,有以半部藏经闻名的丹霞山,有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岩溶幽景,有提供古植物演化过程的妥乐
千株古银杏、县大大洞旧石器文化遗址、高原草场、老厂万亩竹海;水城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天生桥,红军第二第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以及南开苗族跳花节、玉舍和普古彝族火把节、坝湾布依族“郎节山”等。加之优越的地理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条件,为展现六盘水丰富的旅游资源提供了天时、地利。
可见,六盘水的旅游资源很丰富。“凉都六盘水”的品牌也已经打出了几年,“凉都”二字已深入人心,给六盘水市树立了休闲度假,避暑之都的美誉,吸引了省内外大批游客在此休闲度假以及部分人员在此投资定居,但是六盘水市的吸附能力有待加强。有数据统计,六盘水市有40万人在云南及周边沿海城市买房、投资,有10万人在贵阳买房定居,这50万人恰恰是六盘水市的高收入人群。他们为什么把钱都投到了别的地区?这是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六盘水市旅游休闲度假资源的问题分析
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六盘水的休闲娱乐配套设施不健全、不完善。六盘水市目前的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接待设施设备陈旧,质量档次低,如旅游饭店主要以三星级为主;旅游娱乐设施档次低、规模小。旅游基础设施与发展休闲度假的要求相去较远。
在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购”、“娱”、“行”更是明显落后于“吃”、“住”、“游”。六大要素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差,不能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旅游信息化程度低仍是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没有特有的旅游文化。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在全省的这个板块中确实是一个短板。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这个城市过去的定位是“江南煤都”。它的能源资源极其富集。由于受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没有一个成熟的景区;有一个个品位极高的旅游资源点但没有旅游线进行连接;有“中国凉都”这个独特的品牌但没有产品体系支撑。旅游是一个绿色产业,是一个创意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从新业态旅游观看,我市完全可以打造资源型和创意型互为补充的旅游产业。
三、“凉都六盘水”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建设建议
在传统“凉都”旅游品牌的基础上,建议六盘水市应立足于融入新区一体发展,以“高端、高效、高附加值、高辐射力”为发展方向,统筹实施大区域规划,大旅游支持,大项目带动、大产业集群、大市场运作、搭建起以“湿地游、工业游、现代农业游为特色”,以“游、
购、娱、食、住、行”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发展框架,推动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催生现代休闲旅游迅速崛起。
第一,围绕工业化抓旅游。我市是“三线建设”最早的城市。“三线文化”、“三线精神”是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水钢、三大矿务局、新型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都具有开发工业旅游的丰富资源,有的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可以打造 ……(未完,全文共3259字,当前仅显示164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毕业论文:“凉都六盘水”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