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课件: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探索的思考(下)
梁妍慧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探索各类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着力点
(二)社区党组织建设
下一个,第二个我们探讨一下社区党组织建设。社区党建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个崭新的领域,它不同于
农村、企业、机关,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我们重新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
首先我们也是从目标上来看。同样,十七届四中全会规定了社区的长远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要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这就是一二三四,四四一十六这样一个任务。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样它的定位和农村一样,是领导核心,但是你在什么起领导核心呢?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服务群众,通过服务来凝聚人心,然后对社会实施管理和稳定。而农村它还有发展生产,它也要服务群众,但是还要发展生产,要引导农民致富,但是社区就不行了,所以我们现在全国各个大城市在搞的社区管理创新当中规定,街道和社区,它里边讲街道、社区、党组织,发展经济的职责你就没有了,而主要是服务的职能。所以这又是社区它领导核心作用区别于农村的最大不同点,你面对的是直接广大群众,你不能老是去追求经济数字了,而应该主要是服务群众。这是长远目标。
我们再看2012年目标,2012年社区建设目标,文件上说,在社区要深入推进“三有一化”建设,后面咱们会讲到什么叫“三有一化”。巩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96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崭新的领域。
党的基层领导领域,大致经历了以下三次重大拓展。
第一次,战争年代。基层党组织从建党初期重视在城市工人中建党组织转向到农村农民中,特别是在农村根据地的军队当中建立党组织,这是第一次我们叫基层党组织的重大转变,成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方式,这是第一次。
第二次,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由以往的在军队中建党,扩展到了国家机关、企业、农村等各个单位中,创立了“支部建在单位中”的组织模式。其特点是依托行政组织建立党组织,依赖行_力开展党的工作,形成了“党政一体化”、行政命令制的领导_与模式。这种“以党代政”的直接式的执政理念与方式,是战争年代“党直接指挥枪”的做法的延续。它适应了计划经济_的需要,因而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因为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我们的经济基础是计划_,我们的政治是党的一元化领导,所以组织路线就叫做依靠行政手段,在各个行政单位当中。
第三次,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们党组织由以往的在纵向封闭的单位中建党组织,转向在网络化开放的社会领域中建党组织,创立了“支部建在社会中”的组织模式,并探索不同于以往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方式,运用社会化、非权力的领导方式实施引导与服务职能。
之所以会出现第三次基层党建,叫战略性拓展。一步一步,从单位拓展到社会,是因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城镇中出现了很多过去所不曾有过的组织和人群,市场化以后出现的新的。比如说,出现了大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两新”组织,前面说了,它和传统的企业、机关组织不同,为什么?因为它们和政府行政隶属关系,不是你投资给我建的,你也没有给我资金,也没有上级主管单位,主管部门,不像咱们似的,现在每一个行政单位都有一个上级主管。而且大多是规模小、分布散、流动快、变化大,这些特点使原有的以行政单位为依托建党组织模式难以成型的,过去我们的经验就是在依托行政单位,然后建党组织。以往我们把群众都纳入到一个一个行政单位当中,同时又在这些行政单位中建立了一个一个党组织,就叫做党建立在行政单位中,然后以行政手段开展工作。但是今天出现了脱离于行政机构之外的“两新”组织,脱离了,这又使得原有的依附行政机构来组建党组织的方式难以重现了。对此,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新的依托形式,我们按照行政单位建已经难以形成了,怎么办呢?就要找新的依托方式。社区就成为构建和实施党对“两新”组织实施领导的新的组织载体。所以,社区就是社会。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冲破了原来集中统一的小社会式的行政组织模式。比如企业成为了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负盈亏的法人治理结构后,它就是以利润、以生产为主了。原有的医院,企业当中的医院,还要学校等等服务机构,还有大量的退休成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就要从当中剥离出来,就是叫进入到居住地了,比如像退休人员,企业就不能再管,要管了之后包袱很沉了,这样,社区就将承接大量的社会人及其相应的工作,比如说退休的下岗人就要归于社区来管,这就迫切需要社区党组织转变职能,做好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工作。简单说,就是吃喝拉撒睡,居住在你本地区的吃喝拉撒睡的,包括从小出生到幼儿园、上小学,一直到最后死,都要由社区人员、社区来管理。
再比如说流动人口激增。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们出现了一个叫做规模庞大而又独特的社会_——流动人口。其中又以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为主体,咱们叫打工者,农民工。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这是他们贡献的一方面,但同时他们又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又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当中。他们不是依靠土地为城市做出巨大贡献了,但是城市当中一些社会公共福利他们又不能享受。他们就面对就业不稳定、子女不安定、就业无保障的窘况。这样,处于这种地位,他们的行为会出现什么呢?必然会出现一些无序或违法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怨恨。对此,解决好几亿流动人口有序融入城市的问题,这就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整合各方资源,制定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社会发展服务规划,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社会发展,包括现在是2.5亿的流动人口,这些人在内的这样一个发展规划,而不仅仅是户籍人口的管理规划。所以这又对社区落实这种规划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再比如说,群众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群众的需求多层次、多样化了。由于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社会人群就出现了分化,咱们叫“高、中、低”,比如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低收入者,甚至是温饱没有解决的,处于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居住在同一社区中的人群,他们的需求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别,也不会一样。有的人就需要物质需求,比如说一些困难户,温饱没有解决的;有的人需要精神享受,我吃饱、温饱基本解决了,那我就要更高雅一些的;有的人喜欢养犬遛狗;有的人就喜欢安静、看书、写字。上述种种差别必然会产生邻里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同样居住在一栋楼里头或者一个单位当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摩擦了,这就需 ……(未完,全文共15116字,当前仅显示271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干部学习课件: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探索的思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