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资源优势明显
一是自然人文资源禀赋较高
二是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条件便捷
三是自然生态气候宜居宜游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助推乡村旅游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政府措施得力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
三是加强服务培训
四是扩大对外宣传
(三)发展势头强劲
(四)社会效益明显
二、存在问题
(一)业主开拓意识不强
(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三)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四)整体推介力度不够
(五)资金投入总量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深挖文化内涵,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二)加强统筹规划,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
(三)严格市场管理,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
(四)强化宣传促销,确立整体推介外宣战略
(五)注重人才培养,提供乡村旅游人才保障
一是采取多形式加强农村乡土旅游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乡村旅游经纪人才的培养
二是在县职校开办乡村旅游专业班,加强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和礼仪服务类人才的培养
(六)发挥示范效应,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
关于我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乡村旅游业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下快速发展。为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做大做强,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对全县乡村旅游产业的有关情况作了一些了解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县乡村旅游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单一模式到复合模式,从群众自发型到政府统筹规划引导型的发展历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资源优势明显。我县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一是自然人文资源禀赋较高。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底蕴厚重。三渡云门囤已开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乌江渡库区和枫香温泉已开发建设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其中,省旅游开发公司正与我县商洽三渡云门囤景区综合升级开发事宜。平正中华仡佬园(石头城)已初步建成。乌江醉月湾、沙湾大板水、山盆仙人山、枫香苟坝会议会址等自然或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二是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条件便捷。我县遵义市附中心城区,地处西南出海大通道,县城北离重庆260公里,南距贵阳110公里。210国道、兰海高速公路、黔渝电气化铁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黔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3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为倾力打造集民族民间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园——“枫香文化旅游产业园”,我县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并纳入了《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三是加强服务培训。为增强经营业主的发展意识、
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组织了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枫香镇、乐山镇、三岔镇、洪关乡等150余名干部和经营业主开展了题为“如何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培训会,从什么是乡村旅游、怎样发展乡村旅游、如何管理乡村旅游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此外,还组织部分经营者到桐梓县、重庆市等地考察学习,以帮助其开阔视野,增强信心,明晰发展思路。四是扩大对外宣传。近年来,我县通过搭建各种文化平台,着力推介我县乡村旅游产品和项目优势,以实现“办节创点”的发展模式。2011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乌江美食文化旅游节”,“洪关苗族采山节”、“山盆脆李艺术节”、“枫香乡村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全方位宣传我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组织县文广旅游局、相关镇(乡)和县内旅游企业负责人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国重庆都市旅游节暨第四届中国重庆城际旅游交易会”,通过现场咨询、旅游推介、民俗表演等形式,向川渝游客、参会的多个省(市)旅行社展示了我县的气候特点、地域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进一步扩大了我县乡村旅游产业的知名度。
(三)发展势头强劲。通过几年来的发展,我县乡村旅游业呈现出总量不断扩大、品位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日益丰富的态势,形势喜人。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枫香镇、平正乡和洪关乡为代表,依托气候环境、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特色优势发展的外向型乡村旅游;以龙坑镇乡韵庄园、共青湖景区为代表,依托遵义市近郊区位优势发展的高品位休闲娱乐型乡村旅游;以三合镇堰河村、三岔镇红星村为代表,以现代农业观光为主题发展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乌江豆腐鱼一条街、鸭溪豆豉火锅等为代表的特色餐饮型乡村旅游等四种类型。2010年,全县乡村旅游业共接待92万人(次),综合收入1.1亿元;2011年接待121.44万人(次),综合收入1.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2012年接待166万人(次),综合收入2亿余元,同比分别增长36.7% 、41%。全县已拥有乡村旅游接待点近150处,省级乡村旅馆17户,拥有住宿床位近5000余个,从业人员1000余人。乡村旅游业消费的持续增长,进一步刺激了投资的逐年增加。2010年,全县乡村旅游业建设共投入1.6亿余元,2011年投入1.9余亿元,同比增长18.7%,2012年建设投入2.5亿余元,同比增长31%。投入最多的业主多达数千万元,如龙坑乡韵庄园投入4800万元,枫香华林饭庄投入1200万元,尚稽沪江水寨投入1300万元,投入最少的业主也有10余万元。
(四)社会效益明显。乡村旅游业除为我县提供可观的综合收入外,还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需求。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仅以乡村旅馆业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全县乡村旅馆业已涉及枫香、三合、洪关、三岔等14个镇(乡),农民以户为单位,最多的已设置数十张床位,提供给外地客人避暑度假。按2012年的市场价格行情即只租房每人每月700元,包吃包住每人每月1200—1500元计算,一年最多的农户收入达20多万元,最少的也有几万元。基本实现了起初政府引导农户投入向农户自发主动投入的转变。
二、存在问题
我县乡村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目前还存在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业主开拓意识不强。受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以农为本”、“小富即安”的思想制约了业主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加之乡村旅游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因素,致使我县乡村旅游产业做大规模和提升品位进程相对缓慢,带动能力较弱,受惠农民_较小。此外,低估我县旅游资源禀赋和开发潜力的情况客观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业的信心和热情。
(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据粗略统计,全县乡村旅游工作从业人员中,80%以上系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绝大多数未接受过专业培训,服务乡村旅游所需的礼仪知识、服务技能欠缺。经营理念陈旧,管理模式落后,一定程度存在只顾及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三)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目前,我县乡村旅游业尚未完全形成科学、统一、规范、严格的市场管理标准和管理机制,服务价格、服务质 ……(未完,全文共4648字,当前仅显示234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关于我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