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政府审计与政府审计风险的概念
(一)政府审计的概念
(二)政府审计风险的含义
二、政府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四、政府审计风险的特征
五、政府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形成政府审计的主观原因包括:
(二)形成政府审计风险的客观原因包括:
六、审计风险防范措施构想
(一)牢固树立审计风险防范意识
(二)努力提高防控审计风险的能力
(三)完善审计法规制度,规范审计行为
(四)整合资源形成审计合力
(五)优化审计环境,构建新的审计格局
……
审计机关审计风险管理研究
审计风险与审计工作同在,伴随审计工作全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经济行为纵横交错,审计机关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肩负起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促进反腐倡廉的重要责任。要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宪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审计工作的职责任务,着眼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创新_机制,强化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着眼于有效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指出,当前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_,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到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8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范围更广,影响更大。鉴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政府审计要充分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党和政府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二)政府审计风险的含义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审计风险呈现出_和复杂化的趋势。
结合政府审计的特点,政府审计风险特指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不能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实施审计,导致审计监督不能做到全面有效、审计取证不充分、审计结果不客观全面、审计处理处罚不合法适当、审计报告及评价意见不恰当公允,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做出不恰当的审计决定,而给国家审计机关带来否定评价及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审计人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审计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控制审计风险。
二、政府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政府审计风险与审计工作相伴共生,表现为以下情形:
一是不能适应审计全覆盖、存在应审未审,造成审计监督盲区的履职风险。这类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不能做到审计与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相适应,存在监督不到位、监督不深入的情况;受到审计管理_的限制,一些垂直管理部门、国有企业的地方分支机构等,上级审计机关顾不上,下级审计机关审不了,造成审计监督真空。这些未被实际审计的单位,表面上未形成现实的审计风险,但从国家社会治理和经济安全的立场去看待,_于国家、政府和社会经济秩序,需要审计机关全面认真履职,扩大监督范围。
二是审计查处不力所产生的失职渎职风险。没有检查出审计对象的违法违规行为。这类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主要形式,其原因和背景复杂,可能由于审计从业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审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制订疏漏、审计调查取证忽略了关键证据、审计处理处罚适用法律不当,也可能存在审计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不能适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经济载体的监督工作需要。这类风险轻者造成审计结论疏漏,产生不良社会后果;重者发生违法失职行为,导致重大审计错弊发生,甚至审计人员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遭受刑事、行政追责或党政纪处理。
三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违反法纪制度,违法行使审计职权造成的违法风险。由于当前审计_的影响,审计机关受地方政府行政首长的领导,审计干部的管理权、审计经费的审批权、审计物资装备的保障都依赖于同级政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难以保证,部分审计项目的定性与处理可能受到方方面面的干涉,审计机关不能依法客观公正审计和处理处罚,轻者放松对财经违法行为的监管,造成管理失范,国家经济遭受损失;重者放纵违法违规行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构成职务犯罪,受到党政纪乃至刑事责任追究。不可否认,审计队伍中的部分人员,法纪观念淡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部分地方出现过利用审计职权,搞权钱交易,放纵违法犯罪,谋取个人私利的情况。这类风险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对审计事业和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影响严重,造成社会经济事业损失和审计形象的贬损,是审计风险防控的重点所在。
四是审计监督对象违法进行财务造假、围猎审计人员造成的审计风险。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经济利益成为各个行业部门追求的目标。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努力,必然会与国家财经法规的约束产生冲突。因此,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在当前社会财经领域普遍存在。一些部门、单位和个人为了侵占骗取
财政资金,不惜以违法犯罪为代价,弄虚作假,采取造假账、虚计工程量、以少充多、以次充好,谋取私利;有的采取拉拢利诱手段,对审计人员施以恩惠,腐蚀审计人员思想,造成审计人员为其左右,成为其非法侵占国家财产的帮凶。
四、政府审计风险的特征
综观政府审计的实践,其风险表现为以下特征:
1.广泛性。政府审计风险的广泛性是指审计风险存在于一切审计活动之中,是必然存在和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审计活动是处于复杂社会环境中的一种监督行为,必然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审计对象、审计人员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完全消除审计风险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从审计方法看,现代审计广泛采用抽样审计方法,由于样本的特征与总体的特征或多或少都存在误差,采用抽样审计方法就不能保证审计结论绝对正确,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审计风险。
2.多变性。政府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程度的大小都是变化不定的。首先,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可能存在重要的错报或漏报,也 ……(未完,全文共9050字,当前仅显示247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审计机关审计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