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本站帮助 | 站内搜索 | 保存桌面 | 浏览足迹 | 会员增值  
到新文秘网首页
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城建/城建讲话/科学发展/民族宗教/文化/宣传讲话/调研报告/计划规划/>>正文

关于在城市棚改中更加注重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议

本文4积分 word文档下载 发表时间:2019/10/17 19:33:18 收藏此页 换稿提现 

关于在城市棚改中更加注重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议

**省是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世居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据有关数据显示,我省55个少数民族成份齐全,少数民族人口中,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为50万余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9.05%,其中回族49.76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8.64%。少数民族5万人以上的市有6个,即济南市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28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对回族集聚区居民进行了棚户区改造,但在改造中忽视了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致使长久历史积累的宝贵民族文化逐步流失。除此之外,部分地方政府片面的或者执意的认为,少数民族集聚区属于难宣传、难交流、难管理、难搬迁、难改造的无事不难地带,所以将少数民族集聚区的改造搁置,或者等同于一般的棚户区改造进行简单的拆、搬、建,甚至从思想指导上刻意的通过棚改打破少数民族正常的居住生态。比如,一些地方针对回族群众的棚户区改造,在规划设计中未充分考虑这个民族的固有因素,打破了传统历史上以清真si为中心的回族群众居住生态,人为的通过棚改将回族人口分散至城市的不同区域、不同角落,因传统风俗习惯的制约,给回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回族群众带来了棚改恐惧,长此以往便形成恶性循环,回族集聚区变成了每个城市的棚改痛点。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民族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血脉,一个人首先要有民族认同感,才能真正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因此在城市大规模改造中必须统筹考虑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有序发展。

为此,建议:在城市棚户区改造中,地方政府应注重少数民族特色社区或者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努力实现“民族特色明显、生产生活有序、民族之间融合、城市设施完善、人文生态和谐、文化传承发扬”的总体目标。一是将少数民族特色社区或街区与城市 ……(未完,全文共1238字,当前仅显示78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关于在城市棚改中更加注重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议》
新文秘网温馨提示:
  上面为新文秘网原创文章,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加入正式会员方法:点此在线智能充值(自动瞬间开通) 或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如果已加入正式会员,请点此到本站首页填用户名和密码重新登陆,或者这里刷新此页试试
  如果您刚支付成功而忘记登陆账号,可这里用订单号找回。欢迎推荐本站给您的好友

   会员客服微信号:wm114cn
文章搜索

搜索方式:      
体裁专栏
行业专栏
节日专栏
时政专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投稿提现赚钱 | 写作指导 | 本站帮助 | 站内搜索 | 付款方法 | 免费加入会员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