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民生财政与_的关系
二、做好_工作的重要性
三、发展民生财政的必然性
四、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现状
五、当前民生财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民生财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生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2、民生资金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3、民生领域对财政支出的依赖性严重
(二)制约民生财政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1、财政民生支出的规模结构和管理水平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收入分配差异和社会结构变迁对民生发展提出了挑战
3、民生支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还需要提高
六、推进民生财政建设的建议
(一)民生财政建设应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1、把握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把握好量力而行与适度超前的关系
3、把握好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
4、把握好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的关系
(二)推进民生财政建设的重点
1、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建立面向民生的公共财政支持_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升民生支出比重和质量
3、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全覆盖和大致均等化
4、健全财政管理体系,提升民生支出管理水平
5、完善资金投入措施,提高财政投入民生资金效益
……
改善民生与_的财政建设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但在高度关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民生建设却被忽视,而民生问题又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这也关系到_的大局。因此,正确理解民生
财政的要义,准确把握民生财政的职能和目标,对于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改善民生和维护好_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思。本文从改善民生与_的关系出发, 阐释了发展民生财政的必然性, 分析了民生财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发展民生财政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民生 _ 财政建设
近几年,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_改革,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8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户与农业户的人均收人也出现分化。另外,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拥有的差距远大于收人差距。
二是“看病难、看病贵”, “就业失业问题”和“收人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影响_最突出的三个社会问题。调查显示,当前城乡家庭人均年消费总支出中,医疗支出占11.8%,教育支出占10.6%,远高于交通通讯支出(7.4%)和衣着支出(6.3%),这也从个侧面反映了近几年城乡居民家庭医疗、教育支出负担上升过快的问题。
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地方保障水平的差距。东西部之间差异、城乡之间差异、政策内外之间差异等等,都会导致群众心理失衡,产生社会矛盾。
四是财力不足导致保障覆盖面偏窄、保障标准偏低。就内蒙古自治区来讲,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低,同时地区金额不平衡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以包头市为例,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2006年才真正走上正轨,目前,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1,800元/年•人提高到2,450元/年•人,保障农村牧区困难群众4.5万人,月人均补助204元。而城市低保工作也因地方财政力问题,其保障水平偏低偏窄,目前,包头市有6.6万人纳人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380元。上述这些,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差距。
五法律、政策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毋庸置疑,我国现有的民生保障法律制度在保障人民生活、维护_、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就我国的民生保障法制化进程来看,仍然任重而道远。各项民生基本法律还有待完善,目前新的《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但仍面临规则落实与执法力度等问题;《社会救助法》、《社会保障法》等尚未出台,不能有效发挥政府、社会组织的相关职能;而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教育保障等立法正处于讨论之中,其缺位状态已严重影响相关领域的民生改善。这些都对_带来一定影响。
三、发展民生财政的必然性
财政的重要职能是促进公平与效率,其最终指向即是更好的改善民生。随着我国对民生问题的重视,近几年来财政逐步加大了对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我国的财政支出也由“吃饭型财政”逐步向“民生财政”转变。 这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在财政支出中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相当高的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的财政,即可称为民生财政。尽管民生与公共服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发展公共财政必然要求加大对民生的支持力度,原因在于:
第一,民生项目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民生项目中的教育、医疗、养老保障、就业、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 都有很强的外部效应。企业或有关单位提供了相关产品,但没有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因此,政府要承担那些具有明显正外部效应的民生责任。
第二,部分社会弱势_的民生事项需要政府支持。原则上,私人物品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提供,但由于有些社会成员不能依靠自身的收入水平来维持基本民生项目。如果政府不出面进行补助,低收入者就可能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因此,政府纠正这种负的外部效应,避免动荡,维护_,必须消除贫困、保障民生。
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公共财政政策的出发点。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公共卫生、公共文化设施、基础教育、社会秩序、生态环境保护等公共需要和公共服务是每个社会成员必不可少的,但却是市场机制无法提供的。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就是要求政府通过非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这就要求财政政策要以民生项目作为其出发点。
第四,提升幸福指数要求居民相对均等地享受社会福利。为扩大社会福利,必须有效发挥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加快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程。当然, 福利不仅仅是收入水平, 也包括能够带来收入的机会和能力。这些机会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持。只有这样, 国民的幸福感才会上升, 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四、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现状
……(未完,全文共8067字,当前仅显示220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改善民生与_的财政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