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分行农户贷款业务操作风险研究
I
摘 要
包括农业、农村、农民在内的“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问
题,多年来以“中央一号”文件来部署,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社会主
义新
农村建设,对落实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
意义。服务三农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努力,重要的是需要金融业强
有力的支持。多年来,作为国家赋予服务三农重要职责的大型商业
银行,农业
银行 CC 分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的方针、政策,坚持城乡联动,充分发
挥农业银行在服务县域的传统优势和作用,以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服务三农职
责为己任,积极探索有效服务三农的组织体系、运作机制、操作规程和具体措
施,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
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农户贷款的迅速发展,规模不断
扩大,覆盖面越来越广,CC 分行的农户贷款出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风险问题
初见端倪,不良贷款急剧上升。如果农户贷款风险控制不力,得不到有效的管
理和控制,势必会严重制约 CC 分行便农、扶农、富农的积极性,势必会限制农
户贷款的发展,势必影响农户贷款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到全省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本文首先对 CC 分行农户贷款业务操作风险的控制流程、控制主体、控制组
织体系和控制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从农户贷款业务风险控
制流程(制度体系、管理_、经营机制、信贷操作)、控制主体(人员、观念、
素质、能力)、组织体系以及环境建设(政策环境、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信用环
境)等方面对操作风险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对 CC 分行农户贷款
业务操作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改进奠定了基础。
通过研究 CC 分行农户贷款业务操作风险存在的问题,本文大胆的进行了剖
II
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建议从贷前调查、贷款发放、贷后检查、
操作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操作风险计量、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等方面建立操作风
险控制流程,完善操作风险流程体系,按照流程细分的原则对贷款的发放全过
程进行控制;从建立动态客户经理管理机制、客户经理培训机制、风险_机
制等方面阐述了风险管理主体控制,强化操作风险的主体意识,打造一支高素
质的客户经理队伍;从风险_层级建设及职责、内控方法、信息共享、三道
防线建设、审计_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加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层层把好
农户贷款业务操作风险关;建议从健全内控机制、落实信贷分级审批责任、强
化制度落实、改善信用环境建设、建立并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健全和
完善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
风险控制机制,为农户贷款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这些措施切合实际,操
作性强,对防范农户贷款业务操作风险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农户贷款业务,操作风险,风险管理
目 录
第 1 章 绪论.............................................1
1.1 研究的背景......................................... 1
1.2 研究的意义..................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226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款的影响力;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理论的分析,结合农业银行特别是 CC 分行银行
的实际情况,最终形成完善 CC 分行农户贷款操作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
3
1.3.2 研究的内容
本
论文内容包括:
第 1 章: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意义,分析问题的方式及解决问题
的方向。
第 2 章:CC 分行农户贷款业务及风险现状。介绍农业银行 CC 分行的基本情
况,并主要阐述农户贷款业务及风险管理现状、业务开展中存在的操作风险及
CC 分行农户贷款业务风险的现状及特点。
第 3 章:CC 分行农户贷款业务操作风险成因分析。主要从风险控制流程、
风险控制主体、风险控制组织体系、风险控制环境建设等方面分析农户贷款风
险成因。从而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研究基础。
第 4 章:CC 分行农户贷款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对策。在明确 CC 分行农户贷款
操作风险控制目标的基础上,从完善专业化的流程体系、客户经理队伍建设、
完善监督监督检查方式、方法及构建良好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结论:对研究过程、研究对策和建议进行重点阐述。
论文结构如下(图 1.1):
4
图 1.1 论文结构示意图
绪论
CC 分行农户贷款业务及风险状况
CC 分行农户贷款业务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CC 分行农户贷款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对策
控制流程
结论
控制主体 组织体系 控制环境
5
第 2 章 农业银行 CC 分行农户贷款业务及风险现状
CC省共设有9个地级市(州),辖60个县级行政机构,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
大省,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70亿斤,在全国具有较大份额,特别是玉米、稻
米、大豆产量居全国前列。中国农业银行CC分行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的下属一级分行,负有服务CC省经济发展特别是三农发展的神圣职责。在农业
银行股改上市前,国家对农业银行上市制定了“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
作、择机上市”的总体原则,对农行的定位是“县域金融,发挥支持新农村建
设的优势”。农业银行上市后,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农业银行选择部分一级分
行作为试点行,探索可行的服务三农新领域和新方法,成为农业银行试点的主
要内容,地处产量大省的CC分行首当其冲,成为试点行之一。几年来,该行认
真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在服务三农上做了系列有益的探索。
2.1 CC 分行基本情况
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CC分行恢复设立,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辖
属一级分行,现有员工1.3万人,辖内共593个营业网点,占全省国有商业银行
营业网点的40%以上,分布在全省每个地市,是全省金融同业中网络覆盖面最广、
服务领域最宽、机构人员规模最大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近几年,CC分行秉承
“大行德广 伴您成长”的理念,始终坚持为民谋福祉的宗旨,切实履行社会责
任,以优质的金融服务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立足城市和县域两大市场,
充分发挥城乡联动优势,依托数量众多、分布最广的营业机构和全省覆盖面最
广的网络体系和领先的信息技术优势,以“五金”(即金钥匙、金穗卡、金光道、
金e顺、金益农)系列产品为强大支撑,全面加强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
行和电子机具建设,形成了柜台、ATM、存取款一体机、自助服务终端、转账电
话、POS互为呼应的服务体系,在公司、机构、个人、国际业务和众多的新兴业
务领域共同推进,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系列化、全天候的金融服务。
6
当前,CC分行已经成为一家面向“三农”、城乡联动、实力雄厚、信誉卓著、产
品齐全、服务先进的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助推全省崛起的重要力量。
近几年来,CC 分行作为一级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赋予的“面向三农,
服务县域”的要求,坚持“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原则,在面向三农金融服
务试点过程中,把服务农户发展作为服务三农的主要着力点,立足粮食主产区,
以粮食生产为主导,兼顾特色农业,以农户贷款为主打品牌,积极探索大型商
业银行服务农户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服务和支持三农发展中,得到了党政部门
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与肯定。2008 年以来,累计发放农户贷款 351.84 亿元,
到 2012 年末,农行贷款授信 67.6 万户、金额 160.6 亿元,覆盖全省 559 个乡
镇、6866 个行政村,分别占全省乡镇和行政村的 90%和 73%。贷款余额 66.5 亿
元,累计收息 22.7 亿元,同时,累计为全省广大农民减少利息支出近 4.5 亿元。
因此,农户贷款不仅成为该行一项新的效益增长点,为 CC 分行可持续的稳健经
营并达到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新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取得了政治效益和社会效
益的双丰收。
2.1.1 CC 分行服务三农的基本原则
立足县域,加大投入。在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规律运营的同时,把业务经营
重点向三农领域倾斜,以农村县级支行和基层网点为有效延伸,全面、系统地
开展县及以下区域金融服务工作。
城乡联动,综合服务。立足打造城市业务主流银行和县域业务主导银行的
思路,面向城市、农村两大市场,发挥资金、网络和专业优势,在广大客户拓
展城乡两大领域和市场业务时提供相对应的金融服务。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根据农总行的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本行辖内各地三
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特点、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实行一行一路经、
一县一策、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的差别化服务政策,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有针对性地服务于三农和县域发展,突出强调特色经营、差异化经营。
创新机制,特色服务。根据贴近县域、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要求,围绕
不同地域不同的经营和发展特点,以下沉经营中心为依托,创新管理结构、组
7
织体系、服务机制以及金融产品等方面,适应县域和三农领域客户不同的发展
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服务三农的途径和渠道,创新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
个性化的服务。
商业运作,持续发展。按照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要求,遵循商业银行的内在
规律,充分挖掘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商业机遇,实现服务社会经济发
展和提高创利能力的统筹兼顾,确保在服务三农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1.2 CC 分行服务三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新的使命决定了新型发展模式,也就决定 CC 分行必须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共
同发展。几年来,CC 分行遵循“先试点、后推开”、“先局部、后全局”的工作
思路,边实践、边摸索、边
总结,在实践过程中探索本行服务 CC 省三农和县域
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理念,总结服务三农工作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经验,逐步
建立和完善服务三农的理论体系,指导全行发展服务三农事业。
(1)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发展道路。农总行提出要按照商业化经营要求,
选择适合大型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实际、有特色、有效益的县域金融服务道路。
按照农总行的要求,CC 分行积极推行三农县域事业部制管理_,全面推行“六
单”运行机制(单独的资本管理、单独的信贷管理、单独的会计核算体系、单独
的风险拨备与核销机制、单独的资金平衡与运营机制、单独的考评激励约束机
制),建设适合自身发展的单独核算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2)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发展目标。CC 分行努力按照农总行提出的“服务
到位,风险可控、发展持续”三大奋斗目标,落实服务三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积极建设“国家满意、社会满意、股东满意、客户满意、员工满意”的大型国
有上市银行,树立服务三农的品牌,打造具有现代商业银行特征的世界一流商
业银行。
(3)全面激发服务三农的根本动力。服务三农是国家赋予农行的神圣政治
使命,是农行义不容辞的责任,是 CC 分行业务经营转型的必然选择和推进科学
稳健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服务三农、拓展蓝海市场也是农行实现发展可持
续的重要渠道。正是基于这种认识,CC 分行以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精神,坚定
8
不移地执行党和国家对农行服务三农的部署和安排,积极落实农总行提出的“以
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推进四个转变,开展五大创新,解决三对矛盾”要
求,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坚持不懈地做好服务三农工作,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提供金融保障,切实把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发展三农的政策落到实处。
(4)全面寻求服务三农的工作抓手。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全面
调研的基础上,该行提出深化服务“三农”转型,要按照“五有一可”的总体
目标和要求(即:有层次、有特色、有亮点、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重点实施“三大战略”,即:重点县域和重点业务优先发展战略,农户金融提升
转型战略,畜牧业专业化服务战略,探索出“三农”业务发展的有效模式,对
“三农”的信贷投放明显增加,“三农”金融服务明显改善,“三农”和县域市
场蓝海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三农”经营管理体系高效运作,在农村金融体系中
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更加突出。
2.1.3 农户贷款工作取得的成绩
从近几年 CC 分行服务三农的实践来看,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找准了市场,
发挥了服务县域的品牌优势,扭转了过去在县域的被动局面,在提升自身经营
效益的同时,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几年来,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总行的
战略部署与要求,该行大力开拓县域蓝海市场,积极寻找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
的有效途径,以农户贷款为主打产品和平台,在支持农民展业创业、发展生产
脱贫致富、助力农业产业、服务地方党政部门助农事业发展、风险防范等方面
做了大量的努力,经过五到六年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1)在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针对不同类型的和不同层次农户的个
性化需求,该行及时拓宽思路,推陈出新,在创新服务县域模式上做了大量的
工作。在三户联保的基础上,创新“
公务员+农户”担保方式,由乡镇及以上事
业单位 2 名以上公务员,以工资收入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创新“信用村+农户”
担保方式,在认真调查、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村屯认定为“五
星级”、“四星级”和“三星级”信用村,根据信用村级别的不同授予不同的整
体意向性授信额度,供信用村农户循环使用。推出“公司+农户”担保方式,由
9
农村产业龙头化企业提供担保,由银行向为本企业提供初级产品的农户发放农
户贷款,在农户销售产品后由企业直接将销货款偿还农户贷款本息,剩余资金
返还农户,既支持了农户生产,又提高了贷款的安全性。推广“农村合作社+社
员”担保方式,由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为参加合作社的
农户提供担保。还陆续推出“小额担保公司+农户”、“农行+多种经营户”、
财政直补资金等担保方式,全力满足过户发展生产所需资金。
(2)在县域发挥了主导银行的作用。在县域发放农户贷款等涉农贷款,最
大限度解决县域发展资金紧缺问题,在信贷资金投放上成为三农金融的主渠道。
通过支持农户粮食生产、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链、土特产品(如人参、葡萄)生产
加工产业链等发展,在推动县域产供销一体化、产业化、行业化、系统化等全
面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
(3)金融产品趋于丰富化。针对三农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该行不断延长
信贷产品线,丰富金融产品种类。相继推出了“人参干货抵押贷款”、“蔬菜大
棚抵押贷款”、“林权质押贷款”、“一村一品贷款”等多项农户贷款新品种,满
足不同需求的农户发展。
(4)在平抑利率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发放贷款过程中,该行始终坚持
“让利于民”,实施便民、惠民政策,推广“普惠制”,在利率、收费等多 ……(未完,全文共35336字,当前仅显示635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农业银行分行农户贷款业务操作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