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技术和制度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比较
中文摘要:本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该文首先从理论上分别简要介绍了技术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其次详细比较了技术和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即:制度变迁时期,制度的作用重于技术;制度稳定时期,技术的作用最终重于制度。并以实例进行证明。同时,在分析制度的作用重于技术时,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笔者用图示的方法进一步
总结了本文的观点。
英文摘要:This paper is devided into three parts probably. First,this paper briefly tells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s in economic growth in theory. Second, it elaborates on the different effections of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s to economic growth with cases.Namely, in the period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institutions effect heavier than technoloy on economic gr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92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求又无法得到满足,以至于由于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经济增长将会逐渐停滞。技术创新的出现,一方面提高了资本使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社会总供给;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对原有的产品加以改进和完善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产品,满足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
另外,重大的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还会导致新兴产业的出现,新兴产业的成长必然大大快于传统产业的成长,而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则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变革,从而导致各种社会结构变革。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提升,也将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一方面,资本和劳动力等社会资源从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转移到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提高了社会的生产率;另一方面,工业化的实现必然导致城市的繁荣和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康芒斯在他的《制度经济学》一书中认为,人类社会中的交易关系,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限额的交易。这三种类型的交易合在一起,成为经济研究上的一个较大的单位,根据英美的惯例,这叫做“运行中 的机构”。这种“运行中的机构”,有业务规则使得它们运转不停;这种组织,从家庭,公司,工会,同业协会,直到国家本身,我们称之为“制度”。
诺思在其《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则认为,制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泛指决定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它由正式制度(如宪法、法律等)和非正式制度(道德、习惯、禁忌等)构成。
从以上定义可看出,我们实际上生活在一个由各种各样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约束构成的制度环境中。从宏观方面讲,制度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宪法或法律,社会文明,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从微观方面讲,企业,政府,学校等的
规章制度,也都可以称为制度。
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新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学家们最终证明了一个命题,即: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是,这些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模型却无法回答资本和技术的源泉何在。直到1973年,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特·托马斯在《_世界的兴起》一书中,拒绝承认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而只是把上述因素看成是经济制度提供刺激后的结果。诺思更提出:对经济增长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
制度是一种约束机制,它维护一定的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经济运行方式,降低社会经济运行成本;制度也是一种激励机制,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能促进和刺激经济发展,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却是经济发展的桎梏。制度界定行为规范,约束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使经济行为主体能够判断他人的行为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形成长期预期、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个人效用;好的制度能激发经济主体的潜能和创造力,反之则会抑制经济主体的积极性。
三.制度变迁时期,制度重于技术
制度不是僵化的、静止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制度也在发生渐进式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会促进制度的不断改善,引起制度局部的变化。当制度朝着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调整时,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如前所述,此时,制度的作用不及技术进步的作用强烈。当这种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引起质变,新的制度将会产生。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较低收益制度的替代,我们就称之为制度变迁或者制度创新。
笔者认为,制度创新时期,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显著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如果没有能使技术得以发挥的好的制度环境,再高端的技术也无法作用于生产。那么,也就无法促进经济增长。吴敬琏先生在谈到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时,也明确指出:如果我们热心发展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就首先应当热心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建立起有利于高新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制度。这样的制度安排才是推进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
科技史大师李约瑟博士在考察中国科技史时曾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其中他问道:公元十五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远远领先于_,为什么后来却会让欧洲人领先呢?
林毅夫先生对此提出了一个假想,他认为在前现代时期,大多数技术发明源于工匠和农夫的经验,科学发现则是由少数天生敏锐的天才在观察自然时偶然获得的。到了现代,技术发展主要是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通过实验的方法而得到。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因而在前现代社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上占优势。而在现代时期,中国依旧依靠经验,欧洲则把技术发明转移到依靠实验上来。所以,后来会让欧洲人领先。而中国没有发生科技革命的原因,大概在于科举制度。他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使知识分子从事科举考试的期望收益远高于从事科学创造的收益。因此醉心科举考试的知识分子无意从事科技创新之类的活动。
这种解释从表面上来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我们注意到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当我们祖先己经创造出辉煌的文明时,许多欧洲国家还处于蛮荒时代。中国在科学技术上显然具有无可争议的巨大的先行优势。同时,也应该注意到, ……(未完,全文共7419字,当前仅显示260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论文:技术和制度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