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乡风文明之于乡村振兴的时代内涵
(一)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践行的“基石”
(二)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
(四)乡风文明是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支撑”
(五)乡风文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
二、***镇乡风文明建设情况
(一)乡镇基本情况
(二)乡风文明阵地建设
(三)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四)乡土文化传承情况
三、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二)建设主体意识观念淡薄
(三)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足
(四)农村组织建设机制尚未理顺
四、乡风文明问题成因
(二)年轻人不愿继承传统乡土文化
(三)乡规民约认可度不高
五、找准重点抓落实,踔厉奋发谱新篇
(一)发挥组织优势夯基础
(二)选树先锋典型强引领
(三)搭建文明阵地激活力
(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
持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以**县**镇为例
一、乡风文明之于乡村振兴的时代内涵
(一)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传播践行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多层次文化体系的灵魂,是社会共同思想的基础和信仰,也是民族生存发展维系的精神命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
农村起着凝聚群众共同意识,形成共同价值的重要作用。由于受乡村风俗的长期影响,加之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农村既缺乏土壤,也使得农民在精神建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上放不开、脱不下封建固化的守旧抱残。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打造农村新的理想价值和情感道德高地,才能整体有效地提升价值观念,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理想信念,树立推动进步的发展理念,为在农村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
(二)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_总书记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在全面推进物质层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79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因此,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党中央提出了“社会文明程度新提高”的目标。落实到农村,就是不断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而乡风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在广大农村的最真实体现,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在基层的最重要抓手,更是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思想保障。
(五)乡风文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_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涵盖了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共同富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作为农村持续发展,向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重要条件,关系着农村理想信念、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的培育,关系着农民对_、法治、公平、正义、环境等方面需求的满足,更关系着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抓好乡风文明,将极大有利于持续深化广大农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和认同,推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效并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的精神保障、思想保障和文化保障。
二、***镇乡风文明建设情况。
(一)乡镇基本情况
镇域面积222.6平方公里,辖11个村,8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3819人,常住人口8379人。辖区内中心小学1所、初中1所、幼儿园1所,卫生院1家,非煤矿山8家、1家化工企业、1家工贸企业、2家食品加工企业、8家小水电站、36家九小场所(11家食品加工作坊、6家小餐馆、19家小超市)。现有4个脱贫村(**村、**村、**村、**村),1个乡村振兴重点村(**村),脱贫人口350户1099人;4个总支、7个支部书记,党员514名。***镇先后荣获国家级称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贸易基地;省级称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四好村、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全省首批高质量国际贸易基地;市级称号: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村。
(二)乡风文明阵地建设。
***镇辖区11村,目前***镇有村党支部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所、村文艺队伍11支、有“综合志愿服务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市民教育志愿服务队、文化活动志愿服务队、科普宣传志愿服务队、健身活动志愿服务队、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队”9支,志愿者61名。各村村域均建有广场、农村书屋,镇文明实践站1所,并改建有便民服务室,为村民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利用“我们的节日”,在端午节、春节、清明节等节日开展包粽子、爱国卫生等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
(三)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志愿服务队日常开展传统节日文明志愿关爱行动,燃气安全、森林防灭火、人居环境整治、防疫宣传、疫苗接种、健康知识宣传、安全教育志愿服务活,关爱儿童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各村文艺队伍1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利用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假日,组织开展包粽子、牛儿灯汇演、文明祭祀等活动,并借助活动开展进行政策宣讲、文化宣传。同时开展“扫黄打非”进乡村活动,保障村文化市场的秩序,维护整治的精神文化建设,确保无庸俗低级的文艺演出,无非法出版物销售。
(四)乡土文化传承情况。
***镇“牛儿灯”文化,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由5-10人表演,一人扮牛倌,两人扮牛,一人握犁头耕田,配以锣鼓,铿锵演示放牧、农耕景象,主要展示人与人、人与畜之间的矛盾与和谐,体现独具特色的农耕原生态文化,寓意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成为***农耕文明的文艺图腾。每年二月十七,各地香客汇集于此,大举庙会祈福,“牛儿灯”表演系必备内容。在每年正月初二,灯手们便在街头、坝子、农家门口演出。除此之外,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牛王节),也有耍“牛儿灯”的风俗,通过“牛儿灯”来表现田间生产劳动
场景,展现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007年“牛儿灯”在***县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上亮相,获得各级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2008年“牛儿灯”被列入**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乡风文明建设存在 ……(未完,全文共8140字,当前仅显示222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持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以**县**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