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基本情况
二、好的方面
(一)高度重视,精心精细筹备
(二)响应迅速,指挥调度高效
(三)贴近实战,救援科学规范
(四)保驾护航,通讯保障细致高效
(五)统筹兼顾,战勤保障全面到位
(六)党建引领,政工保障坚强有力
(七)同步响应,宣传形式丰富多彩
三、存在的问题
(一)作战指挥秩序_不到位
(二)现场救援不够科学规范
(三)地震专业救援水平不强
(四)通信保障能力不到位
(五)战勤保障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
(六)战时纪律执行不到位
(七)战时宣传鼓动超前意识不到位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持续提升专业救援水平
(二)紧贴实战强化岗位练兵
(三)全面增强战勤保障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战时宣传鼓动能力建设
……
全省消防救援队伍72小时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演练情况报告
为检验和锤炼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应对重特大地震灾害应急准备、快速反应和自我保障能力,5月7日至9日,总队在总队**驾驶员训练基地组织开展了72小时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演练。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演练模拟**市**区发生6级地震,震中区域内的建筑倒塌,道路中断,房屋损毁严重,大量人员被埋压,地震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水域灾害,**消防救援总队接到灾情后,立即启动《**消防救援总队地震应急救援预案》,第一时间应急响应,即时成立由**任总指挥、**副总队长任副总指挥的地震救援指挥部。先后调集**支队1支重型搜救队,**、**支队各1支轻型搜救队,1支重型工程机械大队、1支搜救犬分队、3支战勤保障分队共计180名指战员、71辆消防车(战勤保障消防车21辆)、6条搜救犬,以及医疗卫生、供水
供电、环境气象等社会应急联动力量参加演练,携行装备器材8类70种13000余件(套)。
此次演练是总队近年来救援时间最长、任务最难、强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救援演练,共设置城市建筑倒塌、自然灾害、山岳救助、水域救援4个救援现场、20个救援科目。总队各参演力量1个半小时完成力量集结;3个小时完成10公里急速行军、安全渡河;1个小时完成营地搭建;历时50个小时完成30个作业区的20项救援科目,营救出28名被困人员,全体参演指战员严格按照“72小时自我保障”要求,不畏险阻、攻坚克难,昼夜兼程、驰骋战场,每天平均高强度作业16个小时,展现了专业的救援技术和顽强的战斗作风,经受住了体力、耐力和毅力的严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106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快速创建救援通道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是规范化安全管理。各救援队科目作业前划定警戒范围,建筑结构专家组对建筑物构件进行安全评估分析,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参演指战员自身安全。三是专业化评判规则。考核按照“违规即停、现教立改”原则,重点对安全破拆、横向破拆、向上破拆、加固顶撑和山岳救助等操作细节进行考评,对救援过程中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救援技术不正确等问题当场叫停,由导调组现场进行纠正和示范,切实达到了在实训中解决问题、提高专业处置能力的目的。**支队注重现场评估,降低救援的盲目性,为指挥和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支队利用双绳救援技术,采取岩钉固定锚点、人力支撑等方式,不间断作业12小时,成功将被困人员救至安全省域;**支队为搜救队配置叉车,有效缩短器材装卸时间;营地设置规范合理,各功能区设有明显标识和警戒划分,指挥部器材设备功能齐全。
(四)保驾护航,通讯保障细致高效。迅速建立“国家局—前方指挥部—后方指挥部—各作业点”横通纵连的稳定通信网络。现场通过单兵4G图传、布控球、无人机等技术手段,保证至少12路图像全方位反映救援全过程。**支队在保障山岳救援科目时,考虑到现场环境复杂,采取卫星便携站与微波图传设备联合传输的方式,保证了救援现场图像有效回传;**支队同时携带华平、科达视频会议终端,提升现场组会能力;**支队第一时间利用无人机完成全景图拍摄、现场三维建模,为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撑。
(五)统筹兼顾,战勤保障全面到位。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组建后首次投入实战,第一时间调派宿营、饮食、车载卫生间和装备抢修等保障模块参战,设置物资储备点和休息洗漱区,紧急采购个人72小时应急保障物资和生活用品,有力保障长时间、高强度救援。各支队战勤保障单位圆满完成了地震救援队72小时单兵物资保障。5月9日,总队调集**、**、**和训保支队21辆战勤保障车辆、45名战勤保障人员开展战勤保障跨区域拉动演练,现场开展模块化器材运输、帐篷搭建、餐饮保障、卫勤保障等演练科目,各支队联合为200余名参演指战员制作八菜一汤午餐,各单位卫勤保障人员联合开展伤员救护科目,总队现场点验了各单位装备模块化运输情况,各级参演力量较好的完成了既定演练科目。期间,共检修车辆10余辆次,为200余名参战人员提供了72小时单兵保障物资,配送装备物资3000余件,油料保障400升,防疫消杀12次。
(六)党建引领,政工保障坚强有力。总队第一时间启动战时政治工作响应机制,立即组建总队和各支队前线战时政治工作组全程遂行作战,迅速构建各级战时党组织,组建党员突击队、先锋队,指导各党支部严格落实党员管理教育措施,为实战演练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各支队在营区悬挂横幅标语,党旗队旗,营造浓厚的战斗氛围;组织现场文艺小分队开展即兴表演、战地卡拉OK等方式的思想鼓动工作,真正使战时政治工作与实战对标,让“生命线”挺进一线,与实战任务同频共振、同轴共转,充分发挥了政治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保证作用。
(七)同步响应,宣传形式丰富多彩。总、支队两级宣传岗位人员,全程跟随全勤指挥部深入演练现场,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新闻素材。同时,联系新华社、央视、**电视台、**日报和新华网等各级主流媒体赶赴现场进行全面报道。紧紧抓住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及时协调消防救援局新浪微博@中国消防、新消息报、新浪**等媒体进行现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到了100余万人。共在各级主流媒体上稿60余条,各级新媒体平台发布演练信息280余条。
三、存在的问题
(一)作战指挥秩序_不到位。出动命令下达后,各救援队没有与总队前方指挥部形成顺畅有效的请示报告机制、保持不间断联系、每间隔半小时向总队前方指挥部主动
汇报行进位置;初期,支队级指挥员不能全程值守作战指挥通讯频点,导致途中信息上传下达不通,联络不畅;到达集结点后,各搜救队缺乏前突通信、侦察灾情的意识,没有迅速准确研判现场通信保障难点,应急通信保障分队人员、编程、岗位、分工不明确,现场管理不够集中统一,指挥通信体系不能够上下一体,高效协同。
(二)现场救援不够科学规范。从徒步行军情况看,装备器材模块化携行能力不强的老问题、老现象依然突出,普遍存在对行进路况考虑过于理想,对地震发生后可能造成道路中断、桥面垮塌等不可预见的困难因素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不能达到“梯队行军、轻装先行”的要求。**支队重型救援队器材箱尺寸较大、装载物资过多,将个人携行背囊放于手推车上,导致手推车承载过重影响行进速度,队形分散,组织指挥不严密,没有强调行动纪律和安全规定。**支队器材与运输车固定不牢固,行进过程中部分装备器材掉落,影响整体行进速度。**支队装备器材装配不合理,行动基地搭建装备没有与救援装备器材分离,领受任务后,搜救工作和营地搭建工作受装备混装影响无法同时展开。从行动基地搭建情况看。各搜救队行动基地搭建工作功能区和后勤功能区划分不够合理、标识不明显,没有绘制最终基地平面布置图;没有设置专门的洗消区对规建人员进行洗消;没有考虑通信天线、照明设备的防雷措施。从科目操作的情况来看。**支队在深井救助过程中三脚架底部固定不稳固,个人保护绳制作不正确;在山岳救助过程中,指战员对绳索救援技术不精通、安全意识不强,下降过程因采用单绳救援技术被导调组叫停,缺乏山岳救援三脚架、手动式下降器、锚分配器、船型担架、膨胀螺栓等实用的救援装备;**支队狭小空间横向破拆救援过程中垂直顶撑操作不规范,多点支撑间距过大,支撑高度过高,未形成正方形支撑,存在安全隐患;**支队山岳救助过程中三脚架支撑角度不够大,导致绳索触碰山崖岩壁 ……(未完,全文共6499字,当前仅显示299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全省消防救援队伍72小时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演练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