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一)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顶梁柱”
(二)生态环境监测是精准治污的“千里眼”
(三)生态环境监测是美丽**建设的“晴雨表”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代化
(一)以“大比武”为抓手,锻造生态环境监测铁军
一是开展全链条培训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
(二)以需求为导向,提升监测服务支撑能力
一是强化环境质量监测预警
二是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三是深化污染源监测监管
(三)以数智化转型为引擎,构建现代化监测体系
一是推进“三水”统筹监测
二是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网络
三是深化大数据应用
(四)以能力提升为目标,落实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完善监测网络
二是加快设备更新
三是强化质控管理
三、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凝聚工作合力
(三)严格考核问责
(四)加强宣传引导
……
在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美丽中国“**样板”的要求,对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重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刚才,****同志传达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同志通报了2024年监测工作成效,****同志部署了2025年重点任务,讲得都很好,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以来,_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指明了方向。
(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61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撑水平提高、数智化建设项目落地、建立现代化监测体系等重点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开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
(一)以“大比武”为抓手,锻造生态环境监测铁军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要通过“大比武”活动,全面提升监测队伍能力水平。
一是开展全链条培训。借鉴全国污染源监测培训经验,制定“大比武”培训计划,分阶段开展理论学习、实操训练和模拟考核。2025年计划举办5期省级培训班,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培训监测人员2000人次以上。重点加强环境DNA监测、无人机遥感等新技术培训,如我省近期组织的环境DNA监测技术交流会,通过“理论+实操”模式,提升了监测人员水生生物多样性评价能力。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建立“线上+线下”双轨制培训体系,利用“生态环境监测云学院”等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同时邀请专家到基层驻点指导。例如,灌云生态环境监测站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组织4名同志到仪器厂家培训,4名同志到市中心跟班学习,有效提升了技术能力。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将“大比武”成绩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2024年,我省在全国大比武中荣获团体二等奖,8名选手进入全国决赛,充分展示了我省监测队伍的实力。
(二)以需求为导向,提升监测服务支撑能力
监测工作要主动对接环境管理需求,做到“监测先行、数据说话”。
一是强化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完善空气质量预报平台三期建设,升级企业自行监测管理系统,探索“智慧空气自动站”和水站“无人运维”试点。例如,瑞昌市投资1000余万元改造监测实验室,采购20余台监测设备,水质分析能力提升至80余项,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实战演练。2024年,咸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油罐车泄漏应急演练,通过无人机勘察、无人船采样等技术,实现了快速响应和科学处置。我省襄阳监测中心也组织了无脚本应急演练,检验了“省地协同、协调联动”的应急机制。
三是深化污染源监测监管。推进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备联网,截至2024年4月,全省已联网67235家企业、115910个点位,基本实现污染源全覆盖。同时,加强第三方监测机构监管,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严惩数据造假行为。
(三)以数智化转型为引擎,构建现代化监测体系
数智化是监测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加快推进“三水”统筹、天空地一体化等项目落地,提升监测数据分析研判能力。
一是推进“三水”统筹监测。借鉴宜春市“三水共治”经验,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测。例如,瑞昌市实施长江流域区域水系综合治理项目,通过雨污分流改造和生态修复,确保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二是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加快卫星遥感、无人机、走航监测等技术应用,如扬州利用北斗技术对长江岸线进行动态监管,实现了“天上看、空中查、地面巡”。我省也在推进7个国家级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建设,逐步实现生态质量监测全覆盖。
三是深化大数据应用。依托“生态环境大脑”,整合监测数据,建立智能预警模型。浙江通过AI算法实现异常数据自动预警,提升了环境质量预测精度。我省也在探索生态环境大模型建设,计划引入DeepSeek等基础模型,构建智能问 ……(未完,全文共3299字,当前仅显示173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在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