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从民生保障高度,领会残疾儿童康复的基础性作用
(二)从社会治理维度,把握残疾儿童康复的战略性价值
(三)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明确残疾儿童康复的创新性路径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
(一)扩大康复服务覆盖,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
(二)深化“医康教托”融合,打造专业化服务链条
(三)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康复服务数字化转型
三、突出服务实效,扎实推进康复救助精准化
(一)精准实施康复救助,应助尽助
(二)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救助质量
(三)健全长效机制,保障救助可持续
四、强化风险_,守牢康复服务安全底线
(一)加强机构安全管理,防范安全事故
(二)规范资金使用管理,防范廉政风险
(三)完善应急管理,提升处置能力
五、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康复工作合力
(一)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工作格局
(二)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三)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
全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推进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残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决策部署,
总结交流近年来全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创新举措,推动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市、区)残联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康复科(股)长,部分乡镇(街道)残联负责人,以及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代表等。刚才,*县、*区、*市、*县、*区残联负责同志作了交流
发言,分享了各自在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得非常具体、很有针对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切实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从民生保障高度,领会残疾儿童康复的基础性作用
残疾儿童康复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残疾儿童的生存发展和家庭幸福。当前,我市0—17岁残疾儿童已达万人,其中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万人,孤独症儿童万人,每年新增残疾儿童约人,康复服务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残疾儿童康复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纳入年度重点任务和民生实事,累计投入
财政资金亿元,用于康复机构建设、服务补贴和设备更新。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家,其中省级规范化机构家、市级示范机构家;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104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疾儿童建立电子康复档案,实现康复评估、训练计划、效果跟踪的数字化管理,推动康复服务数字化转型。但也要看到,我市残疾儿童康复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服务链条短、品牌效应弱、科技应用不足等问题,如全市智慧康复平台覆盖率仅为%,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树立新发展理念,将创新贯穿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全过程,以“医康教托”融合服务为突破口,推动康复服务从“保基本”向“高品质”转变,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
(一)扩大康复服务覆盖,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
1.强化政策支撑,完善服务网络
要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服务标准、补贴范围和保障措施。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将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经费纳入年度预算,2025年市级财政康复专项补贴资金不低于万元,各县(市、区)按不低于1:1.5比例配套。例如,区可参照市经验,对0—17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给予每人每年元补贴,对孤独症儿童额外给予元补贴,预计惠及残疾儿童万人,年投入资金*万元。同时,要建立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动态评估机制,通过入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方式,精准掌握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分类制定服务方案,确保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2024年底前,各县(市、区)要完成辖区内0—17岁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摸底调查,建立电子档案,实现动态管理。
2.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可及性
推广“机构康复+社区康复+居家康复”模式,支持康复机构、医疗机构、特教学校等社会力量开展上门康复服务,重点提供运动功能训练、言语矫治、心理疏导等服务。鼓励县、区等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康复服务进社区”模式,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康复站点,配备专业康复设备和人员,为残疾儿童提供就近就便康复服务。预计到2025年,全市社区康复站点将覆盖%的城市社区和%的
农村社区,年服务残疾儿童万人次。同时,要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规范》,明确服务项目、流程和质量标准,建立服务评价和反馈机制,定期对服务机构进行考核评估,对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定点资格。2024年下半年,市残联将选取个县(市、区)开展康复服务标准化试点,总结经验后在全市推广。
(二)深化“医康教托”融合,打造专业化服务链条
1.加强医康结合,提升医疗康复水平
按照“医疗保障+康复训练”的原则,推动康复机构与医疗机构深度合作。支持家市级康复医院、家县级医院康复科与定点康复机构共建“医康联合体”,为残疾儿童提供诊断、评估、康复、随访的全流程服务。2024年,重点推进县人民医院与康复中心、区中医院与儿童康复机构等个医康结合项目,每个项目投入资金万元,新增康复床位张,服务能力提升%。例如,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康复中心合作,开设儿童康复专科门诊,每周安排专家坐诊,年服务残疾儿童人次,康复有效率提高个百分点。同时,要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2024年全市计划培训康复医师、治疗师人次,其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专业化水平。
2.推进康教融合,促进全面发展
在做好医疗康复的同时,要拓展教育康复功能,实现“康复+教育”双轮驱动。每个定点康复机构至少设置个特殊教育班级,配备专业特教教师,开展认知、语言、社交等教育康复活动。例如,区康复中心与特教学校合作,开设“康教融合班”,为名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和文化教育,每年有名儿童成功融入普通学校就读。要建立康教人才交流机制,通过招聘特教教师、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式,充实康教服务力量。2024年,全市计划培训康教融合专业人才人,发展志愿者队伍支,人数达万人。同时,要加强康复机构与特教学校的衔接,推动康复评估与教育评估结果互认,为残疾儿童入学提供支持,2025年底前,实现康教融合服务覆盖率%以上。
3.探索康托融合,解决家庭后顾之忧
针对重度残疾儿童家庭照料困难问题,探索“康复+托养”融合服务模式。在县、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建设个“康托一体化”服务机构,为名重度残疾儿童提供全天候康复和托养服务。例如,县已建成康托中心,设置床位张,配备康复训练区、生活照料区、休闲活动区等功能区,为名重度脑瘫儿童提供“康复+托养”服务,家长满意度达*%。要合理确定服务收费标准,坚持公益属性,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对特困家庭残疾儿童实行免费服务。2024年,全市计划为名重度残疾儿童提供康托融合服务,占重度残疾儿童总数的%。同时,要加强康托服务机构管理,制定《残疾儿童康托融合服务规范》,确保服务安全、规范、高效。
(三)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康复服务数字化转型
1.建设智慧康复平台,整合服务资源
打造全市统一的残疾儿童智慧康复服务平台,整合康复机构、医疗机构、特教学校等资源,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一键评估、线上预约、康复跟踪”等便捷服务。2024年,计划投入万元,完成智慧康复平台一期建设,实现康复服务申请、审核、补贴发放的线上办理,覆盖%的县(市、区)。2025年底前,平台全面建成,实现康复服务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覆盖率达到*%以上。例如,区已试点运行智慧康复平台,为名残疾儿童提供线上服务,服务效率提升*%,家长满意度达*%。
2.推广智能康复设备,提升服务效能
加大智能康复设备在定点机构的应用推广,2024年,全市计划投入万元,为家定点康复机构配备智能康复机器 ……(未完,全文共8749字,当前仅显示293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全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推进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