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加强环境保护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环境保护是提升**经济发展活力,提升筑巢引凤的必要条件
二、严峻的环境形势已成为汉川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一是水环境令人堪忧
二是大气环境不容乐观
三是噪声扰民现象日益突出
四是城市生态建设相对滞后
五是生态环保意识淡薄
(二)工业污染防治问题
一是规划环评相对滞后
二是治污能力相对不足
三是作坊企业客观存在
(三)农村农业污染问题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较为普遍
二是畜禽养殖污染相对突出
三是水产养殖污染不容忽视
(四)生活污染治理问题
一是有可能导致经济发展受阻
二是有可能出现公共卫生事件
三是有可能出现环保_上访事件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一是高站位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二是强化生态环保绩效考核
三是加大全民宣传教育力度
(二)规划引导,强化政府全面调控
一是围绕环境保护制订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三是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制订产业优先发展目录
四是围绕优化资源利用调整产业结构
(三)齐抓共管,加大生态环境监管
(四)加大投入,强化污染综合治理
一是实行投入主体多元化
二是强化黑臭水体全面整治,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是突出治本攻坚,加快……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增长,2018年4月,全省2017年县域经济考核通报,我市在22个一类县市区中排名第12位,其中经济总量指标位列第9位,但绿色发展指标却排名第22位,生态环境保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日趋严峻。强化环境保护,加强污染防治,促进经济的协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我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前提条件
(一)加强环境保护是贯彻党中央十九大精神,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把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集中体现了_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和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攻坚期。欧美发达国家及国内部分省市的实践证明,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只有坚持保护优先方针,从全局谋划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综合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绿色发展,逐步协调好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让经济获得发展新天地。
(二)加强环境保护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生态环境保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9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五是生态环保意识淡薄。目前,部分乡镇、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认识上还存在着差距,认为环境保护工作是环保部门的事,在具体工作上存在“配合不够、落实不力”的现象;在环保意识上还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等片面观点,有的乡镇过于强调“项目重镇”、“工业强镇”,对“环境兴镇”、“环保活镇”缺乏足够认识。
(二)工业污染防治问题。通过多年环境管理,全市工业污染防治水平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规划环评相对滞后。全市仅经济开发区办理了规划环评,目前正在实施跟踪评价外,其余工业园区均未完成环境保护及产业发展规划,园区项目布局尚未形成分门别类格局,导致不同行业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合理配置和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治污能力相对不足。许多中小企业未配套污水、废气和噪声污染处理设施。有些企业即便配套,但仍存在治理能力不足、治理工艺简单、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三是作坊企业客观存在。由于历史原因,全市仍许多小塑料、小砖瓦等“小、散、乱、污”作坊企业存在,因规模小、能耗高、产值低、利税微,无力配套污染防治设施,其外排污染物对环境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三)
农村农业污染问题。作为全省“三农”发展先进县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和省级水产大市,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由此带来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是农业面源污染较为普遍。据统计,全市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粗放型农作物种植模式,大量的残留物质不断进入农村环境,使得农村水体、土壤、生态系统逐步退化,沟渠塘堰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二是畜禽养殖污染相对突出。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是全市工业污染物的15倍,成为影响我市生态环境的首要因素。由于畜禽养殖业门坎较低,点多面广,相关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绝大多数养殖未办理任何手续、未投入任何治污措施便投入营运,致使周边水体发黑发臭,丧失使用功能,对当地农业种植和渔业养殖也造成严重影响,群众投诉不断。三是水产养殖污染不容忽视。全市水产养殖模式多为投肥养殖和围田养殖,造成养殖水体自净能力下降,逐渐呈现富营养化,全市每年都因水体污染而造成死鱼事件。
(四)生活污染治理问题。在生活污水方面,目前全市生活污水日产生量约17万吨,处理率仅66%。在广大农村地区尚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相关规划,大多数乡镇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严重不足和建设滞后对我市水生态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在生活垃圾方面,目前,仍有部分农村地区生活垃圾采取无组织堆放,几乎未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和渗滤液收集率为零,对区域景观、地下水环境及部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保形势会越来越严峻,如果不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快速发展与有限环境容量的矛盾会日益突出,将引发潜在的生态危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_。一是有可能导致经济发展受阻。水是**得天独厚最好的自然资源,依托区位优势,做好水文章,是关系**经济未来发展的命脉所在,水污染了,对工业、农业、畜牧、水产等各行各业都将造成不可估算的损失,甚至对汉江下游**、**饮用水源安全造成影响。同时,大型项目受相关环保政策制约而无法落户,将影响我市县域经济的争先进位和发展后劲,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可能出现公共卫生事件。畜禽养殖中产生的大量污水粪尿直排沟渠,大量死猪、死鸡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如果引发人畜役病,将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后果不堪设想。三是有可能出现环保_上访事件。现在部分重点区域废水、废气和固废已经对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周边村镇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造成近年来_上访事件与日俱增,对_构成很大威胁。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决定人们的生存质量。从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要有以更优的环境质量、以更好的绿色品牌、以更强的生态基础,才能有好的经济发展前景。
(一)加强领导,增强全民环保意识。一是高站位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全市力量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等相关规划,制定工作方案,检查落实情况,确保生态环保工作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部署、同推进。二是强化生态环保绩效考核。加大生态环保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权重,促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强化环保忧患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加大全民宣传教育力度。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环保宣传和科普宣传,提高环保意识,逐步形成“生态保护、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二)规划引导,强化政府全面调控。要综合运用规划、经济、法律、行 ……(未完,全文共4982字,当前仅显示251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