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统战民政/乡镇社区/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安置型社区治理的调研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1/18 8:58:09
目录/提纲:……
一、背景问题提出
二、浅显分析拆迁安置型社区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对城乡结合部社区关注不够
(二)安置社区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不配套
二是小区、社区的管理没有完全理顺
三是后续安置工作不到位,居民诉求困难
四是物业费用收缴不齐,物业难以有效管理
(三)“农转非”居民观念存在的问题
一是观念陈旧、小农意识比较强
二是就业难度较大导致生活成本增加
三是自我管理服务能力、归属感不强
四是权责关系混下,管理存在弊端
三、拆迁安置型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政府定位,学会放手
(二)提高安置房质量、完善配套设施
(三)提高安置型社区治理水平
(四)开源挖潜筹集社区经费
三是可以通过了解社区的特性、资源,因地制宜创办经济实体,增加创收门路
(五)支持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
(六)加快建立健全“破”与“立”结合的管理_
……
安置型社区治理的调研与思考

一、背景问题提出
**地处**市东部近郊,因地理位置优越,先后进行了**年东环线、PVC拆迁项目、**年成自**速公路**连接线征地拆迁项目、**年火车站保障性住房项目拆迁项目,在** 年**又纳入**市东部新城规划发展区域,作为其_的综合发展区,此次**迎来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街地处**市**区城郊接合地带,地域广阔、社会治理情况复杂。在社区类型多样化、发展阶段不统一的情况下,各种类型的社区治理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辖区内小区种类既有涉农涉城拆迁安置小区,又有工厂宿舍小区、大型商品房小区,随着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综合开发日趋繁荣、农村部分土地逐步征用,新建住宅小区呈现出规模大型化、功能综合化的特点,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加速了郊区安置房的城市化步伐。街道现属**社区就是典型代表,**社区建有4个小区,其中3个都为安置房小区,从 ** 年新成立以来,可想而知,居住人口多以拆迁安置人口为主,居住人口近 1万人中,流动人口占了将近三分之一,非户籍常住人口超过二分之一,尽管在许多人眼里,**社区已经算是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6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到不平衡,无论在拆迁补偿的问题上,还是在安置小区配套等问题上,存在或多或少的意见。而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做好相应的后续管理和安抚工作,对于存在的设施配套问题、房屋质量、房产证办理问题以及其他的居民生活困难等问题未能及时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_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四是物业费用收缴不齐,物业难以有效管理。由于原有自建农房不缴纳物业费,对入住居民区后需缴纳物业费的要求有些排斥,导致物业公司收费难,最终物业企业因收缴不上物业费,无法经营只能撤走了之,于是小区物业管理瘫痪,小区环境也越来越差。
(三)“农转非”居民观念存在的问题。一是观念陈旧、小农意识比较强。对大多数集中居住农民而言,虽然他们已搬入新居,但其思维观念还停留在原有的农村居住方式上,生活方式也难以融入到城市之中。楼道、小区绿地更是成为一些农民的“自留地”。违章装修、违章搭建、乱停乱放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在小区广场等公共场所晾衣种菜等行为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小区的美化整洁。二是就业难度较大导致生活成本增加。对大多数农民来说,拆迁集中安置前,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靠种地或养殖经济收入来维持生活,由于拆迁安置而被动“农转非”后,中老年人普遍因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缺乏工作技能和社会竞争优势,造成就业面很狭窄,工薪待遇不高。三是自我管理服务能力、归属感不强。由于被拆迁安置居民住户已经形成了“政府包下来”心理,加上居住周围的邻里不像以前那样熟悉,关系密切度下降,归属感也不强,从而不像在“村”里的认同感那样高。四是权责关系混下,管理存在弊端。社区居民既是村民又是居民的双重身份使居民在利益选择上两头靠,如在社区居委会协助物业公司管理环境卫生时,居民往往以原村民身份拒绝承担责任,而遇到私人财产在属地社区公共地带遭受损失时,又以社区新居民身份主张维护自己的权利。带来的管理难题,就是存在利益面前的相互争执和责任面前的相互推诿。
三、拆迁安置型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的发展也使得_化管理社会这一途径日渐式微,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应对基层现实状况。安置型社区治理无疑是应对这一治道变革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提高此类社区治理水平是应对新时期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明确政府定位,学会放手
政府可以从长远建设利益出发,将安置房小区店面、楼幢及电梯内的广告摊位、停车费等在总收入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来弥社区经费的不足,提升服务优质化。但也要考虑到,安置型社区已规划为城市区域,虽不与城市社区完全相同,但也不能延续农村社区的管理_,否则会让社区管理_混乱,所以政府要想实现“善治”,就要明确政府定位,就要逐步放手,就要转变职能,帮助社区建设科学的治理模式,这样的治理模式才能长久平衡。
(二)提高安置房质量、完善配套设施
提高安置房工程的质量指标,不能低于城市商品房平均指标。在安置房设计初期,可以让安置户参与到户型、绿化、基础设施设计中来,听取他们的意见,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提前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在房屋结构方面,除了要考虑成本最优的原则,也要达到保障安置房自身结构安全的指标,安置房的材料也要严格把控,不能偷工减料。
完善周边交通、医疗、教育、市场、公园、健身器材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逐步推进搬迁安置点品质提升,基础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确保实现农户“搬得出、住得稳、生活好”的总体目标,为助推安置型社区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三)提高安置型社区治理水平
社区工作人员是社区工作的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区的工作绩效,基层政府在招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中,可以进行公开选拔,吸引更多人参与竞争,在考核过程中,要进行多方面考察,如应聘者的年龄文凭、管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多方面“优中选优”,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坚持“社区服务”为主,从服务中找“特色点”。拆迁安置型社区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并尽可能地扩大服务面。应突出以社区服务为载体,摒弃对“高大上”的追求,要更多地方便居民、贴近居民的现实 ……(未完,全文共4273字,当前仅显示215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安置型社区治理的调研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