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公司/企业讲话/文化/宣传讲话/>>正文

企业文化,旧学为体还是旧学为用

发表时间:2006/1/9 18:51:30

日前,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千年讲坛——岳麓书院举办了卓越领导论坛,多位来自_各地的企业家及湖南大学的研究生在论坛上听取了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_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和清华大学教授吴绪模以及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骆建彬博士关于我国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演讲
  “德”、“法”、“礼”,你缺什么?
  专家一致认为,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很不够的,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说起传统,似乎就必然与现代对立,其实不是这样简单化和绝对化的。
  首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通理对于现在仍然是适用的。比如说,我国古代儒家和法家关于治理社会的总主张,一个是“德”,一个是“法”。与外国比,我们中国还多了一个“礼”,孔子强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2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搞企业,都是很有指导意义的。西方国家以前搞工业化时,没有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就走了弯路,工业发展很快,自然环境却遭到了破坏。这种恶果人们不能承受,现在特别强调保护环境,回归自然。从这个角度说,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念具有现代意义,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把它落实到现代社会的实践中,落实到企业文化的操作层面。
  我们可以用传统文化的一些理念去解决现代企业中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现代大型、特大型的企业有一个普遍的管理难题,就是所谓的“大企业病”:机构太庞大,事务太庞杂,决策不灵活,反应迟钝。这就要研究怎样解决。西方国家的企业界和理论界也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如扁平化等等。
  张瑞敏说过:“在企业管理中能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好就不错,《大学》里的‘三纲八目’,三纲就是‘明明德’,‘亲民’、‘至于至善’。‘明明德’就是我这个当头儿的要以身作则,整个团队的人际关系也要是透明的;而‘亲民’就是每个员工即都能够创新;‘至于至善’就体现在我们企业的精神上——追求卓越。”
  人和、物和、利和、理和
  在现实中,我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融合形态的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与西方的企业文化和西方的管理经验的结合。
  艾丰给我们介绍了我国某特大型钢铁企业的经验。
  这家公司把西方的企业管理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企业文化中突出一个“和”字。他们也认为应该加强企业管理,但是关键在于用什么理念去加强管理。他们在企业文化中提出了“人和、物和、利和、理和”的概念。
  第一个就是“人和”,他们认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实现“人和”。在_许多企业都实行“减员增效”的时候,他们没减员。当然,减少员工是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效益。但是,他们是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是一座钢城,员工下岗以后没地方找工作。于是,他们不是在减少员工上做工作,而是在拓展业务、增加工作岗位上动脑筋,想办法。不是“减员增效”,而是“增事增效”。从实现“人和”的角度看,“增事增效”比“减员增效”更好。减员不仅涉及到被减的员工个人,还会牵扯到他们的家庭。不减员,实现了“人和”,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工作氛围,更有利于增加效益。
  钢铁企业是资源消耗大户,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废物。对此,他们提出了“物和”的概念。他们认为,所谓“废物”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于是,他们把废水、废气、废热、废料加以利用,变成了新的产品。他们就是把传统文化中“和”的概念与现代的“资源”、“环保”等概念相结合,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创造了新的效益。
  第三个是“利和”,他们企业文化中的_价值观是“可亲、可信、共创、共赢”。他们主张,从上游的供应商到下游的客户,从国家、社会 ……(未完,全文共2307字,当前仅显示146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企业文化,旧学为体还是旧学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