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实现同频共振新态势
二、守牢红线,强化耕地保护核心任务,夯实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三、强化保障,优化要素配置服务体系,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四、规划先行,构建科学规划引领格局,描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五、确权筑基,完善产权保障制度体系,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
在全市自然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自然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
总结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推进
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经验与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凝聚各方力量,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体干部职工、各县(区)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人、相关乡镇代表等。刚才,部分县区自然资源部门作了
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实现同频共振新态势
党建工作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只有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才能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沿着正确方向稳步推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落实省、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市直机关工委开展的“五大攻坚行动”争做“五个模范”活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65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线。
坚持“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原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督查考核、农业
农村等多个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了耕地保护联动工作机制。在*县,通过多部门联动,成功查处了一起违法占用耕地建设厂房的案件。在接到群众举报后,自然资源部门迅速联合纪检监察、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调查,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调查取证工作,并依法对违法企业进行了处罚,责令其限期恢复耕地原状。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问责,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在恢复耕地工作方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大调度频次和力度,对已恢复地块进行严格验收。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恢复耕地工作调度会议30余次,组织验收小组对个已恢复地块进行实地验收,确保恢复工作方法得当,恢复整改真实有效。在区,通过科学合理的恢复措施,将原本因采矿导致损毁的500余亩耕地恢复成了良田,目前已种植上了优质小麦,预计每亩可产小麦800余斤,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加强恢复耕地与变更调查工作的衔接,通过日常变更调查和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等方式,做到“恢复一处、变更一处”,确保耕地恢复成果得到有效确认,切实维护了耕地保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强化保障,优化要素配置服务体系,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合理的要素配置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强化保障方面多措并举,精准配置各类资源,为乡村振兴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配置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大对乡村振兴类项目用地的指标倾斜。今年以来,全市共安排乡村振兴类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公顷,优先保障了个乡村产业园区、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在镇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中,通过指标倾斜,该项目顺利获得了*公顷的建设用地指标,目前园区已建成投产,吸引了1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
在用地服务保障方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优化建设用地报批流程,实行随到随审、快审快报。建立了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将原本需要3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在县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由于采用了优化后的报批流程,项目从提交申请到获得批复仅用了12个工作日,大大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目前该农村公路已建成通车,极大地方便了周边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同时,积极盘活闲置土地,通过开展增减挂钩工作,有效弥补指标不足的缺口。全市通过增减挂钩工作,共盘活闲置土地公顷,保障了*个乡村振兴项目顺利落地,为乡村发展释放了新的空间和活力。
四、规划先行,构建科学规划引领格局,描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规划引领,全力推进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村庄规划工作,为乡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方面,全市共71个乡镇,计划编制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63个,目前已全部启动。其中56个乡镇已形成初步成果,其余7个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中。在*镇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划定了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城镇建设等功能区。通过规划引导,将原本分散的农业种植区域进行整合,形成了规模化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同时规划建设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有效延长了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在村庄 ……(未完,全文共3469字,当前仅显示182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在全市自然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