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充分肯定成绩,凝聚自然教育与森林文化发展的共识
(一)活动成效显著,生态教育影响力持续扩大
(二)联盟正式成立,自然教育资源整合迈出新步伐
(三)内容形式丰富,森林文化与生态体验深度融合
二、准确把握形势,增强自然教育与森林文化发展的责任感
(一)国家战略对生态教育提出新要求
(二)公众需求对生态体验提出新期待
(三)区域竞争对生态品牌建设提出新挑战
三、明确重点任务,推动自然教育与森林文化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_,构建全域自然教育体系
一是编制专项规划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
三是建立评估体系
(二)整合资源要素,打造特色生态教育品牌
一是做强联盟平台
二是培育特色项目
三是拓展传播渠道
(三)深化融合发展,提升森林文化服务效能
一是推动“森林文化+旅游”
二是促进“森林文化+产业”
三是加强“森林文化+教育”
(四)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
四是严格考核评价
四、加强协同联动,形成自然教育与森林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部门协同,凝聚工作合力
(二)社会参与,激发多元活力
(三)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
在全市自然教育与森林文化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自然教育与森林文化发展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
总结“2025第二届**省自然教育嘉年华暨**市森林文化周”活动成效,深入分析当前自然教育与森林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自然教育事业与森林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教育局、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区县分管领导,科研专家代表、自然教育机构负责人以及社区、学校代表等。刚才,**部门、**区县作了
汇报发言,从不同角度总结了活动经验和工作进展,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认真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凝聚自然教育与森林文化发展的共识
(一)活动成效显著,生态教育影响力持续扩大
2025年4月30日开幕的第二届**省自然教育嘉年华暨**市森林文化周活动,以“守护生态底色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在**国家湿地公园成功举办,吸引了科研专家、生态爱好者、亲子家庭等千余人现场参与,通过线上平台观看活动直播的观众超10万人次,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活动现场启动的“2025年沿黄九省自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85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感
(一)国家战略对生态教育提出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自然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全国来看,自然教育已成为提升公众生态意识、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例如,浙江省通过“生态浙江·自然教育”工程,每年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超1万场,参与人数超500万人次,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生态教育格局。相比之下,我市自然教育资源虽然丰富,但在统筹规划、品牌建设、社会参与度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全市自然教育机构仅80余家,年开展活动不足2000场,覆盖人群不足10万人次,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自然教育与森林文化建设,是落实国家战略、提升城市生态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二)公众需求对生态体验提出新期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亲近自然、体验森林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根据我市最新
调研数据,78%的市民表示愿意参与自然教育活动,65%的家庭希望有更多适合儿童的生态研学项目。然而,目前我市森林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全市现有森林旅游景区30余处,但具备自然教育功能的仅占40%,且课程设计单一、互动性不强,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例如,**森林公园虽然每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但自然教育活动仅占游客体验项目的15%,大部分游客只是观光游览,未能深入感受森林文化的内涵。这说明,我们必须加快丰富生态体验内容,提升森林文化服务品质,以满足公众对高品质生态产品的期待。
(三)区域竞争对生态品牌建设提出新挑战
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自然教育与森林文化发展的竞争日益激烈。青岛市依托滨海生态资源,打造了“自然教育+海洋文化”品牌,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市通过“森林康养+文旅融合”模式,形成了10条特色森林文化线路,年产值超50亿元。反观我市,虽然拥有**国家湿地公园、**森林保护区等优质资源,但尚未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自然教育品牌,在生态旅游市场中的份额不足5%。如果不能及时提升品牌影响力,我市生态资源优势将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区域竞争中可能面临被动局面。
三、明确重点任务,推动自然教育与森林文化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_,构建全域自然教育体系
一是编制专项规划。由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牵头,联合教育、生态环境等部门,编制《**市自然教育与森林文化发展规划(2025-2030年)》,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要突出“生态+教育+文化”融合发展理念,到2030年,实现全市自然教育机构达到200家,年开展活动超5000场,覆盖人群超50万人次的目标。二是完善政策支持。研究制定《关于促进自然教育发展的若干措施》,对自然教育机构给予场地租赁补贴、课程开发奖励等政策支持,对获评国家级、省级自然教育基地的单位,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三是建立评估体系。制定自然教育机构和课程评估标准,定期开展考核评价,推动自然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二)整合资源要素,打造特色生态教育品牌
一是做强联盟平台。发挥**自然教育联盟统筹作用,建立“资源共享库”和“课程菜单”,推动成员单位在师资、场地、课程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例如,联盟可以整合**植物园的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的动物资源、**科普馆的科技资源,开发“森林生态系统探秘”系列课程,形成跨区域、跨领域的教育合力。二是培育特色项目。依托我市森林、湿地、河流等生态资源,打造“森林课堂”“湿地实验室”“自然笔记大赛”等品牌项目。重点提升“沿黄九省自然笔记征集活动”影响力,将其打造成全国性生态教育品牌,预计明年参与人数突破15万人次。三是拓展传播渠道。利用短视频平台、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开展“云游森林”“线上自然课”等活动,扩大生态教育覆盖面。例如,联合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出“**生态故事”系列短视频,每周更新1期,全年播放量力争突破1000万次。
(三)深化融合发展,提升森林文化服务效能
一是推动“森林文化+旅游”。结合我市“山水圣人”旅游线路,开发森林康养、生态研学、森林探险等旅游产品。在**森林公园、**湿地等景区,建设森林康养基地5处,推出“森林疗愈”“夜间观星”等特色体验项目,预计年接待康养游客超10万人次。二是促进“森林文化+产业”。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森林食品、生态文创等产业。支持**区打造“森林食品产业园”,开发松针茶、森林蜂蜜等产品,年产值力争突破2亿元;鼓励**县利用古树资源,开发古树文创产 ……(未完,全文共4567字,当前仅显示240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在全市自然教育与森林文化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