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调研报告/>>正文

论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2/9/12 16:39:32


论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提示:本文原版含图表pdf版全文下载地址附后(正式会员会看到下载地址)。这里只复制粘贴部分内容或目录(下面显示的字数不代表全文字数),有任何不清楚的烦请咨询本站客服。

1问题提出

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己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的大幅度提高,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研究较多的是老年人_和大学生_的主观幸福感,针对老年人_的研究多是直接采用国外的量表进行测量分析,至今没有本土化的针对中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进行施测的量表,这显然是个空白,本研究拟用自编的适用于中国老年人的土观幸福感问卷进行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学调查分析。

1.1主观幸福感的一般问题
1.1.1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幸福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人人都在谈论幸福,“幸福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多层次的心理状态nr。幸福感是人们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它既与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取向。一方面,幸福感不能脱离幸福的生活事件而存在.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一种幸福的生活事件只有被个体感知到,才有意义,所以,它又是主观的。
比较经典的是l}iener对主观幸福感(sabjecti}e well-being, ShVB)的定义: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E}]e Crossland定义SwB为个体对其生活的情感和认知的评价[,3}. Veenha}en定义SWB为个体对其生活的一系列的情感的和认知的评价,包括“感觉有多好,与自己所期望的吻合程度有多少,你所期望的应该是有多令人满意,等等”[4]PAndrews和Withey研究指出,在实际生活中,99%以上的人所作的都是这种主观性的对生活的评价。这种概念就属于主观幸福感的范畴ts]。

1.}.}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特点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的整体评价,它依赖于文化及其个体生活结构。但由于人类的共性,它也应存在共同的结构。
20世纪40年代,8radburn提出了一个重要发现[6r,他认为,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并不是同一维度的两个方面,而是两个彼此独立的维度,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63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感的因素。C6)社会支持。社会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等,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增加人们的幸福感,而劣性的社会关系则会降低幸福感。

1.1.3.2主观因素Cl)人格特质。主观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格特点。人格因素如果说不是幸福感最好的预测指标,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f35]如Heady发现:人格影响生活事件进而影响幸福感。Costa和McCare总结了人格与幸福感的关系,认为幸福感主要依较于人格特质,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导致不同的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及生活满意度。梁静在其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实验研究中也提出,人格特质是影响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受的中介因素!‘”。t2)智慧水平9 AI ViVIL认为智慧综合体现了人格特征和生活经历对幸福感的作用。他的研究结果表明.
智慧对生活满意度有着深刻的影响11,!.}})认知模式。许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己经注意到,人不是被动的体验事件和环境,相反,所有的生活事件都是“认知过程”,也即分析和建构、预期与回忆、评价与解释1181。心理学家在过去几十年的探索中发现:产生快乐结果的认知与判断过程与幸福感有联系。幸福者解释自然生活事件的方式维持与促进了幸福感与正性自我观念,而不幸者解释事件的方式则更加强了其不幸福和消极的自我观念。幸福的人对事件和环境的体验的反应相对的以更适应和积极的方式h91a此外,还有研究发现遗传、年龄、性别等对S认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1.1.4主观幸福感的测最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广为采用的是自陈量表法,即通过向被试域现问卷,让被试根据自己情况做答的方法对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最早使用的是单项目自陈量表,如Andrews和l}ithey的“高兴一可怕最表( Delighted-Terrible Response Scale )",询问被试“你怎样认为你的生活?”。提供从“高兴”到“可怕”的7个等级让被试进行反应。还有Cantril编制的“自我标定梯形量表〔Self-Anchoring Scales, SA5 ) ",要求人们按照白己的评价标准,就自己当前、五年前、以及五年后预期的生活满意程度做出等级评价。研究表明,单项目自陈量表的信度效度是可靠的,但由于其提供的信息有限,84年代后研究者尝试建构多项目自陈量表IZQI。下面对几个常使用的量表进行介绍:CZ)人脸量表。由Andrews和Withey编制,是一种非言语性的主观幸福感量表,询问被试对生活的总体感觉,让被试在七幅人脸中选择,从非常高兴到非常难过,每幅人脸的表情不一。
CZ)情感量表: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感平衡(人}ect Scales: Pvsiti}e Affect, hle脚iveAi}ect, Affect Balance)。由B radburm编制,用来测查一般人群的心理满意程度。由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共10个项日组成,是一系列描述“过去几周”感受的是非题.对正性情感项目回答“是”记l分,对负性情感项日回答“否”记1分。情感平衡的计算方法是以正性情感分减负性情感分,再加一个系数5,其得分为I至9分。
( 3 ) Campbel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 of Weil-heing)a用于测查受试者B前所体验的幸福程度.量表包括两个部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前者由名个项目组成,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情感的内涵,后者只有1项。计算总分时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权重为1.1 )相加.其范围在z. }(最不幸福)和I A.7(最幸福)之间。
C4)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ie, G WB )o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主观幸福感测查T具,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最表共有33项,分为G个分量表。
认为幸福感的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优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
C5)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rnnrial C3r}i}ersity of Newfoudland Scale }fHappiness )。是用来反映和评价老人士观幸福感的量表.它的理论结构是倩感平衡理论,把幸福理解为两种对立而同样重要.彼此独立的情感之间的平衡,即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之间的平衡。总的幸福度是两者间平衡的结果。耸表由24个条目组成,10个条目反映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其中S个条目反映正性情感(PA?. S个条日反映负性情感(NA); t4个条目反映正性和平负性体验,其中7个条目反映正性体验(1E),7个条目反映负性体验(NE)。由于Mi3NSH对幸福度测定的效度和信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时间稳定性,此量表在国内老年人幸福感研究中广为采用1}}30C6)国际大学调查量表。由Ed 13iener编制。分为A卷和8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外在准则、自我体验。
被试多采用9点量表作答:I表示最否定,9表示最肯定,相应计分时选1者记1分,选9者记9分。
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人的主观体验,其测量方法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自陈量表法的信度效度怎样?”,“表示自己幸福的人是否真的幸福?”等问题在研究初期受到普遍的置疑,后来的大最研究表明,自陈黄表法具有良好的测量特性,较好的内部一致性、稳定性和适度的对生活事件变化的敏感性。自陈量表得分与日常心境报告、朋友报告、经验样本法等测得结果存在中等或更强的相关Iz31。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家庭成员,或者是提问的专家,都认为在调查中表示幸福和满意的人看上去的确很幸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的也多是积极的情绪,脸上常见微笑。他们的幸福比例和生活中的积极经历成正比[24]0虽有研究提出主观幸福感的的得分会随使用量表、项目顺序、时间坐标、当时心境以及其它一些情景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但更有研究证明,总体看来,在正常测试情景下生活满意度中的稳定因素要大于情景因素的影响[23]a综上所述,自陈量表法是主观幸福感测量中可靠有效的方法。本文将采用自陈量表法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

1.1.5主观幸福感的有关理论
1.*.5.1判断理论判断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等于现实条件与某种标准的比较。现实条件高子标准时,主观幸福感就高;相反,现实条件低于标准时,主观幸福感就会降低。判断理论的基础是它所使用的标准。由于判断标准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如社会比较理论、适应理论等。
社会比较理论是作横向比较,是将其他个体作为标准,自己优于别人,就感到幸福。许多研究证明:与更幸福的人比较(向上比较)会降低自己的主观幸福感,与更不幸的人(向下比较)相比会提高白己的主观幸福感[25]0社会比较理论对其他一些相关领域的满意感判断具有较强的预测力。
适应理论是作纵向比较,将过去的生活作为标准,即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好,就会感到幸福,一般来说,第一次出现的事件,由于其性质的好坏,使人产生幸福感与不幸感,但当事情重复出现时,它就会逐渐失去激发情感的能力。这是因为,人们可以适应好的环境,不再感到幸福;也可以适应坏的环境,不再感到不幸。这时,只有事件的改变才一可再次引发情感的变化。但人们的适应力又是很迅速的,以致有时根本觉察不到事件影响[23,。这个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小。
L L5.2目标理论目标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是否满足和目标是否实现。目标和价值取向决定人的幸福感,是人们获得与维持幸福感的主要来源。个人目标与价值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幸福感的不同{2s]许多有关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学理论本质上都属于目标理论。如Freud认为最大的幸福感来自于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满足。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放弃本能的快乐而去追求文明的目标,因而降低了主观幸福感。人本主义则注重人的价值,Maslaw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个体在特定的需要满足之后,相应的主观幸福感就会得到提高,进而追求高层次的幸福。与Fred不同,他将人的潜能和价值看成是人类最高的幸福感。
Freud提到了通向心理健康的两条途径是爱和工作,其实质相当于Maslaw提出的爱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使Freud和Maslow又有共同之处。
一般认为,正性情感与目标的出现与维持有关,也与靠近目标或实现目标有关;而缺少目标、目标之I’ed的矛盾和冲突、指向目标的活动受千扰则会产生负性情感。目标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这一 ……(未完,全文共25464字,当前仅显示458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论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