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教育/毕业论文/文教论文/调研报告/>>正文

教学论文:培养思考,才能高效的读写结合

发表时间:2020/2/17 12:44:39

培养思考,才能高效的读写结合

摘要:在平常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会直接灌输给孩子知识点,这样的死记硬背,虽然能在短期内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此以往却让语文这门学科丧失了它应有的魅力。所以在教学中,不仅仅让学生固化地了解一篇文章,更是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在让其逐字逐句地分析,圈点批划重要词句,在自己独立思考的情况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会独立思考的阅读中加强对句式,段落,语言的精准把握,提升表达的能力,从而促使更好地过渡到“写”,然后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所以,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阅读,加强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就能达到高效的读写结合,最终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独立思考;语文热情;摈弃固化思维;读写高效结合
孔夫子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中没有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这样的学习是毫无用处的,在当代教育多次改革下,对语文的素养的能力要求逐步提升,这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7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语文就是可以放松自己思维的学科,也许教育同行和专家们会认为,这样的语文教学浪费时间,因为学生们对文章的见解可能是不成熟的,一旦奠定下这样的基调,很可能对日后语文的作答产生误导,其实,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的纠正,学生对一篇文章又是偏颇的想法,作为老师,可以启迪他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有哪些可以支撑他的看法,如果学生可以找到,那么就说明他的想法是有可取之处的,如果没有,这时就需要让学生耐心分析字句,在领悟作者的思想文字,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想法和作者很可能就是不谋而合的,从而爱上语文的阅读。
三、重视课后,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表达
1、在课后问题中辨析
书本课后有许多关于一篇文章的习题,作为老师,大可不必把这些习题当成作业布置下去,因为一旦布置成作业,必定会有学生搜寻网上的答案或者按照既定的答题模板进行书写,这样也只会固化了他们的思维,无法进行自我的完整表达,作为老师,不仅仅是把语文的技巧给学生,更是传授一种阅读的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所以,可以先让同学进行自我思考,再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支持学生_表达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在不同的答案下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反驳,在书中的字句中辩论,各抒己见,对一个问题发表的不同看法,不仅启迪同学,更是培养了其发散性思维,强化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表达。
2、仿写精彩段落
这是读与写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这环节之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自己的事情或故事,以此运用好句好词的内涵,学习一下名家的作品风格和语言表达,这样长此以往,会让他们在语言上有了更深层次的感觉,也许一开始会对他们的文字风格运用产生一定的阻碍,但是,就像每一个文字初学者,只有先一步步的模仿别人学会用笔,才能更好地拿起笔来书写自己的文采,就如沈从文《云南的歌会》这篇入选初中课本的文章,是带有极大的乡村气息,这也正是沈从文的写作风格,朴实美好,学生可以在这篇文章中找到一些描写生动,语言精妙的段落句子,“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段的描写生动活泼,既写出了云南的动植物之活,又写出来云南的女孩子们歌曲的美妙,这些正是所要启发学生们欣赏,思考后,说出来对这样语言运用的感受和妙在哪里,并且仿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活动,增加记忆个体会,这样在仿写中,不仅仅加深了学生对名家作品的更深层认识,更把握住了文字的精髓,在以后的写中才会游刃有余。
3、结尾的作用
在教学中,要注重结尾的用处,这只是作者一篇文章的结束,却不是学生阅读的终结,在一篇课文上完后,我会启发孩子再重新思考结尾有何作用,如果你是作者,又会作出一个怎样的结尾,因为,结尾常常是一位作者思想凝聚点,或者是作者对一篇文章意犹未尽之处,结尾所蕴含的感情和文字内涵是极大的,有些文章,我还会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后,再进行续写或者改编,经过学生之手改写的结尾,再在课上分析对比有哪些出众之处,再让学生表达为什么要这样改编的初衷,着重强调对字句的分析。而续写,则更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在对一个故事的续写,能够加强他们阅读后的思考能力,充分在读透一篇文章后,过渡到会写的方面。
4、积累课外阅读,多写一些随笔感想
语言表达能力练的熟练后,这时就需 ……(未完,全文共2961字,当前仅显示188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教学论文:培养思考,才能高效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