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教育/毕业论文/文教论文/生活会/道德/>>正文

教学论文:撷取生活之泉,浸润品德与生活之花

发表时间:2016/2/15 17:30:25
目录/提纲:……
一、活化教育资源,架起品德与生活的桥梁
(一)赋予知识以生命,使教学内容更有活力
(二)让教材“生活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
二、课堂“活”起来,品德与生活之花悄然而开
二、实践铸就成长,浸润品德与生活之花
……
教学论文:撷取生活之泉,浸润品德与生活之花

【内容摘要】

品德课程是一个以儿童的体验和行为实践为主的课程。儿童良好道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是靠单纯的说教能奏效的,而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逐步养成的。因此,我在教学实际中走进生活,贴近学生,活化教育资源,架起品德与生活的桥梁,赋予知识以生命,使教学内容更有活力,让教材“生活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积极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_、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努力使课堂“活”起来,让品德与生活之花悄然而开;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 ,在不断的实践中检验真理,浸润品德与生活之花,使其含苞绽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养成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

【关键词】 生活 感悟 教材 课堂 实践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让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形成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门课程。然而现在的品德课堂脱离实际,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说一套做一套,品德无法指导行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都成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6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分析,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当学生分析完餐盘剩下饭菜的害处后,引导学生背诵《锄禾》这首诗,并以“小米粒”的自我介绍这种动画呈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粮食的生产、加工等常识,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浪费粮食是不文明、可耻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学生交流课前在家中、饭店中发现的不文明的用餐行为。由于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源于生活,所以,学生有话说,能积极参与。
教材源于生活,指导生活,拟人化的设计又增加了教材的新鲜感和生动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比教师自己说教要强过百倍千倍,这正是给知识赋予了生命之后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让教材“生活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
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陶行知先生在谈到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时曾说过: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建立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形成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最终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
《家人的爱》是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家庭中的点滴事例,感受到家人深厚的爱。在教学中,我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原有的生活实际,以体验式活动为主线,设计了“小诗导入,揭示课题;回忆成长经历,感受爱;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爱;生活情景再现,辨析爱;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爱”五个主题活动。教学内容紧紧贴近学生的生活,围绕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与家人的共同生活、密切接触中,感知、体验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关爱。为了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课前对本班学生的家长进行了采访,当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父母不顾自己生病而精心照顾自己、连续几年始终如一为自己煎药等感人的事例时,孩子从中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真正打动了孩子的心。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一直着眼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课堂上呈现的教学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当教师读家长的来信时,学生被家人真切的爱而深深感动,师生共同回忆、共同感受、共同体验这些平凡的生活事例,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使学生更了解、关心自己的家人,有报答家人爱的思想和行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陪爷爷奶奶聊天、给病中的亲人送水送药、打扫和整理自己的房间、帮妈妈做家务等等,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对长辈的爱,真正地走进教材,贴近生活,架起了一座品德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二、 课堂“活”起来,品德与生活之花悄然而开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的关键,它可以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把所学归于生活,这就必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加强教学的感染力。针对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猜谜、看录像、听音乐等手段,让儿童参与情景表演、游戏比赛等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风儿吹呀吹》一课时,教师在教室里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用嘴吹和不吹两种不同的现象,然后感知用扇子扇所带来的效果。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风是空气的流动。然后用课件演示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积极性。最后,指导学生做风车到室外玩,亲身感受风的存在。课后,我又布置学生课外拓展知识:收集有关风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认识风朋友,带着新鲜感与好奇心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再一次与风儿亲密接触,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风儿的存在,教学并未停留在这一步,搜集更多的有关风的资料正是学生对探究大自然奥秘的一种渴望,实现了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跨越,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教学《我们和太阳做游戏》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出教室,请同学坐在校园的小河边,躺在草坪上,闭上眼,听着优美的音乐,伸出双臂,用双手 ……(未完,全文共4237字,当前仅显示214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教学论文:撷取生活之泉,浸润品德与生活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