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我院办理未成年人性犯罪的类型和特点
二、影响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多种因素
(一)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影响
(二)不正确的性观念影响
(三)不良的性网络影响
三、预防未成年人性犯罪措施
(一)送法制进入学校
(三)提高未成年人被害人自我保护意识
(四)建立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基地
(五)积极创建“青少年_岗”
……
浅谈未成年人性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未成年人性犯罪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因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必须区别于成年人犯罪。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法律依据,可见,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视。但是,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未成年人性犯罪仍然呈上升趋势,如何更好的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性犯罪,是面临社会各界的一个严峻的课题;现就未成年人性犯罪浅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我院办理未成年人性犯罪的类型和特点
我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性犯罪”的概念,而未成年人“性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刑法规定的与性有关的犯罪行为,犯罪类型主要是包括: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儿童罪;组织卖淫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8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教工作贯穿于办案全过程。从受理案件开始,办案人员牢固树立“帮教”意识,在认真审查阅卷、详细讯问未成年犯的基础上,坚持做到“三见面”,即与被害人见面、与家长或监护人见面、与学校老师或住地相关人员见面,以确保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同时,查清未成年犯的犯罪原因、动机、家庭背景及社会背景等相关情况,从而为挽救、感化、帮教未成年犯打下基础。在讯问未成年犯时,办案人员注重加强与未成年犯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通过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对于那些具有紧张忧郁、懊丧悔恨心理的未成年犯,如同家长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那样,亲切、和蔼地予以启发和鼓励,帮助他们认识犯罪原因,克服犯罪后的挫折、自卑心理,树立其重新作人的信心。对于那些社会恶习较深具有侥幸心理和抵触情绪的未成年犯,以法制教育为中心,进行耐心细致地教育开导,促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给家人带来的痛苦,帮助他们认罪服法,走悔过自新之路。未检部门还充分发挥物殊职能,与法院、公安、司法、妇联、团委、教育等部门,一起分工协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对未成年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共同开展“帮教”工作。
二、影响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多种因素
(一)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平衡,虽然他们的身体已发育成熟,但是社会阅历少、思想不够成熟,缺乏控制能格,成熟的躯体与缺乏控制的思想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其性心理不成熟,易产生性冲动。加上未成年人对于善恶的区分能力普遍不强,对于自身的犯罪冲动或者别人的教唆行为的抵御能力较弱。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开放、自制力差,同时个性张扬、不满传统的“听话式”教育方式,存在偏激、自私、缺乏同情心和自制力的个性特征使性犯罪的恶性程度日趋严重。发生性犯罪,必定有一定的犯罪动机,即行为人想通过一定的行为模式达到心理的满足。性犯罪不是天然发生的,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人性的某种心理在性行为上的爆发和释放。而未成年人性犯罪案件类型主要集中在强奸罪上。未成年人对性的侵犯多属于一种盲目的激情宣泄,较少考虑其后果和影响,因此未成年人性犯罪绝大多数属于突发性犯罪,而不是预谋犯罪。随着性能力的逐渐成熟,接触异性意识和实现性欲冲动强烈,表现为强奸杀人、轮奸、奸尸等暴力犯罪 。
(二)不正确的性观念影响。随着人们对性观念的改变,认为性行为不单纯限制在为生殖的目的上,而是可以通过性行为获得刺激和快感。”在办理案件中,不少被告人对性行为都有扭曲的理解,他们平时听了周围朋友描述性行为的具体情节后,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理。而且朋友在讨论性关系的时候都表现出一种感觉:发生性行为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不少未成年人都以有性经验为荣。在这种扭曲的性观念影响下,不少未成年人走上性犯罪的道路。
(三)不良的性网络影响。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空前时期,网l监管和网络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网络虽然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但也容易成为负面人生观、价值观泛滥的温床和不良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网上可谓无所不有,色情信息泛滥,未成年人易受色 ……(未完,全文共3270字,当前仅显示165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浅谈未成年人性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