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扶贫/农业讲话/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推进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8/5/23 17:47:23

推进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是我省“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中最关键的战场,贫困人口分布广、贫困程度深、产业层次低、非农业收入增收渠道不够,仅仅依靠传统扶贫方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真正实现脱贫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国企入凉”暨对口帮扶凉山工作的部署,省国资系统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综合优势,着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支持彝区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变“输血”为“造血”,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努力探索产业化、市场化扶贫新路。
一、从简单帮扶到战略合作,推动以合作共赢为目的的市场化产业扶贫模式,构建地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不同于过去的单方面帮扶,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共赢为目的,采取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整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动国有企业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合作,引导国有资本进一步向贫困地区集聚,发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2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完成投资已过半。
“国企入凉”把与凉山深化合作、优势互补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积极探索市场化扶贫新机制,在助力凉山产业升级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自身发展空间,逐步形成了“企业与地方共同发展、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良性互动”的双赢模式,为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贡献国企力量。
二、从单一投入到平台带动,搭建以帮助脱贫为目的的农业产业扶持平台,打造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遵循因地制宜的理念,“国企入凉”着力以农业产业扶贫为突破口,打造以实施扶贫为主要目的的农业产业发展平台,通过公司化运作,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和支持凉山农业创新发展。按照这一思路组建运行的四川国源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川农投”),便是国资平台助力凉山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与实践的重要载体。川农投作为我省首个省级农业产业投资发展专业平台,由四川发展、川商投集团、省国资经营公司、农投公司共同出资成立,2016年8月正式运营,首期注册资本5亿元,计划在3-5年内实现对凉山农业30亿-50亿元的投资规模,带动凉山农业转型,示范带动彝区脱贫致富。
如何支持当地特色农产品走向大市场,构建市场和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川农投探索开展农业产业扶持的关键环节。譬如,石榴是会理县的重要产业,也是许多贫困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但由于石榴保鲜时间短,上市期集中,而贫困地区销售渠道比较单一,种植技术又比较传统,石榴产业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川农投选址面积约200亩,引入投资100万-200万元,打造会理县石榴标准化扶贫示范基地,建立了实训平台和产业样板,带动贫困户投入特色农业产业,后期还将扩大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展终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搭建供销三级电商体系,打通上游到下游、基地到用户、特色到产业等渠道,引导全产业链的经营主体广泛合作。随着项目的一体推进,会理石榴等特色农产品已逐步进入各类实体超市、电商平台,走向了_各地,这些看得到的变化让贫困群众的勤劳变得更有“奔头”。
成立短短4个月以来,川农投已储备重点扶贫县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特色农业创新创意模式引领基地、会理石榴标准化扶贫示范基地等10个项目,正积极推动“一市五县”1000亩扶贫培训示范性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000亩现代农业创新创意模式示范基地、600亩特色农产品加工及金融孵化园区等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凉山农业产业发展,辐射带动贫困农民以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川农投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将贫困地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平台化建设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运营闭环,建立多层次经营体系和投融资服务体系,推动产业扶贫要素聚集,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模型,是国资平台助推产业扶贫模式的创新,是国有企业推动凉山产业扶贫的强有力的新引擎。
三、从传统扶持到能力输送,实施精准滴灌的帮扶措施,打开产业发展助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新局面
“国企入凉”实施产业扶贫的落脚点,就是增加贫困群众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提高贫困群众获取经济收入的能力,通过实施结对帮扶、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加大智力扶持力度等精准帮扶措施,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尽早实现永久脱贫。
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 ……(未完,全文共3477字,当前仅显示175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推进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