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坚持党政领导,庭院经济有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
二、精心谋篇布局,庭院经济有方向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
三是坚持适度规模
三、发挥示范带动,庭院经济有活力
一是充分挖掘“庭院经济”“小而精”的天然特质,盘活资源优势
二是不断探索“庭院经济”“广与深”的产业维度,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四、强化产销结合,庭院经济有成效
一是打造特色品牌
二是拓展产业链条
三是做实消费帮扶
……
县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四举措”发展“1+N”庭院经济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2年以来,**县坚持以农业稳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农户为主体,整合优势资源,坚持政府引导、精心谋篇布局、发挥示范带动、强化产销结合,大力发展“1+N”““庭院经济””(1为牛羊特色主导产业,N为其他产业)。目前,全县发展““庭院经济””农户达3000多户,户均增收近1万元以上。“1+N”““庭院经济””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共赢的新路径。
一、坚持党政领导,庭院经济有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自治县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自治县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工作,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指导、农业
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统筹、整合各级
财政衔接补助资金、涉农资金1900万元支持全县19个乡镇发展““庭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67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更加关注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本土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形成更加稳定、更加理性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支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积极加强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创响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三、发挥示范带动,庭院经济有活力
一是充分挖掘“庭院经济”“小而精”的天然特质,盘活资源优势。做好示范引领。开展“庭院经济”示范户评选活动,从环境卫生、院落规划、种养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评选星级“庭院经济”示范户,并发放红黄蓝绿青星级奖牌,通过示范引领,促进整体推进。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庭院经济”模式,建立**村肉兔养殖、**村七彩泡椒种植基地、**村嘟嘟香猪养殖和三团村覆盆子采摘基地,构建“村—社—民”联农带农机制,辐射周边村屯的农户共同参与,增加农户收入。做活认养农业。创新认养农业“庭院经济”,充分发挥“一个主导两个带头”(即基层党组织主导、党员带头、合作社带头)“穿针引线织网”作用,探索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认养品种、统一分户养殖、统一回收销售的发展模式,实现收益最大化。截止目前,已开展“线上+线下”认养活动7场,带动55户脱贫户、农村党员户、留守劳动力等发展养殖,已认养黑山羊45只、山猪28只、狮头鹅837只、青头鸭462只、兔子285只、鸡518只、河鱼200尾,促进群众增收6000元以上。做优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牛羊”产业优势,发挥党员户、经济能人带头发展示范,发展特色养殖“庭院经济”,当好生态养殖产业发展的探路者,进一步坚定农户发展牛羊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截止目前,全县8284户农户新发展牛20867头、肉羊53157只、生猪41040头。
二是不断探索“庭院经济”“广与深”的产业维度,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将“庭院经济”与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等产业横向联合,形成协同效应。做优民族文化。大力传承创新**瑶族服饰制作技艺等乡村传统工艺,培育一批手工艺人,在**发展刺绣“庭院经济”并创建瑶山妹文化创意园,共吸纳30多名群众就业,民族服饰享誉区内外并引来众多游客租用、购买,带动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做实乡村旅游。依托地下河天窗网红打卡点资源优势,鼓励引导群众庭院微改造、精提升,打造体验式农家厨房、微菜园、吃住一体的民宿,将“静资源”变为“动资产”,推进“庭院经济”与休闲农业、民宿旅游等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截止目前,东庙乡共发展民宿8家、家庭共享厨房4家,累计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户均年营收5万元以上。将“庭院经济”向深加工方向挖掘,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做好联营带动。板岭乡永仁村大坡屯村民充分发挥“秀美人家”田园综合体区位优势,积极发展食用菌等“庭院经济”,在房前屋后种植木耳,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东庙乡**村致富带头人韦瑞登通过“党支部+小作坊+电商+农户”模式,利用自家庭院种植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七彩泡椒并建立小作坊,对七彩椒进行加工。同时,带动周边50多户农户发展七彩椒产业,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七彩泡椒”产业美了农户庭院又富了群众的口袋。做强订单加工。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苏“藤编工艺”金子招牌,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体系,采取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手工、统一回收、统一销售“五统一”藤编产业发展模式,设立家庭手工坊,并将庭院升级成为小型科普园、产品直播间等,打造产、庭、景互动融合的特色庭院。截至目前,已打造丹阳、大定等村“非遗工坊”庭院10个,竹藤草芒编织企业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 ……(未完,全文共2993字,当前仅显示190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县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四举措”发展“1+N”庭院经济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