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光伏发电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光伏发电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
(三)发展光伏发电是改善民生福祉的务实举措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面加快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步伐
(一)科学规划布局,提升项目建设系统性
(二)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完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三、强化要素保障,为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加强政策支持,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二)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三)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四、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
(二)严格督查考核,确保任务落实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
在全市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双碳”目标的决策部署和全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工作要求,
总结我市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全市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能源工作的负责同志,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重点光伏发电企业代表。刚才,*县、区政府和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作了
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提出的思路和举措符合实际,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切实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光伏发电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将清洁能源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全局。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丰富、清洁环保、技术成熟等优势,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从全国来看,截至2024年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达4.98亿千瓦,年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3%,在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市作为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清洁能源基地,必须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将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县为例,其建成的165个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27.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109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规划布局,提升项目建设系统性
一是要立足资源禀赋优化空间布局。我市光照资源较为丰富,年日照时数在2300—2800小时之间,特别是*县、*县、区等北部和西部区域,光照条件优越,具备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的天然优势。各县(区)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组织开展光伏资源普查,绘制光伏发电适宜性评价图,明确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的重点建设区域。到2025年底,力争在县、县规划建设2—3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在区、*区等urban区域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区)开发,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二是要强化规划衔接协调。光伏发电项目规划要与电网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深度衔接,避免出现规划“打架”问题。市能源局要牵头制定《市“十四五”光伏发电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三年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光伏项目用地指标,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和布局;市生态环境局要加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导,确保项目建设符合生态保护要求。三是要注重差异化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光伏发电项目。在县、县等农业主产区,推广“光伏+农业”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在水库、湖等水域周边,探索发展渔光互补、水光互补项目,提高土地和水域综合利用效率;在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工业集中区,推进屋顶光伏、园区光伏一体化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园区。
(二)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是要压实项目建设责任。今年全市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新增装机容量50万千瓦以上,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3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0万千瓦,总投资达到35亿元以上。各县(区)要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具体项目、具体地块、具体责任人,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已开工的新能源县50兆瓦光伏项目、电力区20兆瓦屋顶光伏项目等30个在建项目,要加强协调调度,确保年内全部并网发电;对能源县100兆瓦光伏基地项目、集团区30兆瓦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等20个拟开工项目,要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力争9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二是要强化项目要素保障。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土地、资金、电网接入等瓶颈问题,各相关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全力破解难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建立光伏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加快用地预审和规划许可办理,确保项目用地审批时间压缩至20个工作日以内;市
财政局要统筹安排1亿元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重点光伏项目给予补贴和奖励;市
供电公司要加快电网配套设施建设,提前做好项目并网接入方案,确保项目建成后及时并网发电。三是要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必须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市能源局要会同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建立光伏项目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光伏组件、逆变器等主要设备的质量检测,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各项目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组织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
安全生产“双达标”。今年以来,我市已开展光伏项目质量安全专项检查5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2个,下一步要继续加大检查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零事故、零隐患。
(三)完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一是要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围绕光伏发电全产业链,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重点引进光伏组件制造、逆变器生产、储能设备、光伏运维等上下游企业。市投资促进局要牵头组建清洁能源产业招商专班,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光伏产业集聚地区开展精准招商,力争今年引进5家以上规模以上光伏制造企业。目前,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千瓦光伏组件项目已签约落户工业园区,该项目总投资8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带动就业500人,相关部门要加快项目落地服务,确保年内开工建设。二是要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对新能源、光伏等已落户的本地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市科技局要支持企业申报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对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的企业,给予配套资金奖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要指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推动光伏组件生产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力争到2025年,培育2—3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本地光伏龙头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体系。三是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光伏+”模式,推动光伏发电与农业、旅游业、制造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在县镇建设“光伏+生态旅游”示范项目,将光伏电站与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相结合,打造特色旅游景点;在区工业园区建设“光伏+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利用光伏发电为园区企业提供绿色电力,同时推动光伏设备与智能装备制造协同发展。通过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我市清洁能源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强化要素保障,为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加强政策支持,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一是要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在落实国家和省光伏发电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光伏项目建设、技术研发、产业链培育等。对当年并网发电的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按装机容量给予每千瓦300元的补贴;对分布式光伏项目,按装机容量给予每千瓦500元的补贴,单个项目补贴上限不超过100万元。各县(区)也要结合实际,出台相应的配套补贴政策,形成市县(区)联动的政策支持体系。二是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光伏发电项目的增值税即征即退、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应享尽享。对光伏制造企业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开展光伏技术研发的,按规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未完,全文共6676字,当前仅显示307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在全市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