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农村/新农村/农业讲话/教育/学校/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关于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思考——以川东北地区农村小学教育为例

发表时间:2016/6/9 9:13:14
目录/提纲:……
一、关于川东地区部分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事实描述
二、川东北地区部分农村小学教育水平滞后的若干原因分析
(一)资金投入滞后,相关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导致学生舍近求远
1、教育经费投入不到位
2、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3、家长期望值越来越高
(二)管理模式滞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学生学习没兴趣,家长没信心
1、教育教学管理不到位
2、教研教改流于形式
3、主管部门监管是“走马观花”
(三)工作条件落后,导致优秀教师不愿到村小任教
1、教师基本生活没保障
2、教师工资待遇低
3、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普遍偏低
三、关于提高川东北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水平的若干建议
(一)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1、基础设施的投入
2、优秀师资的配备
3、运行经费要有保障
(二)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立村小教师人事制度
2、建立健全村小学校管理制度
3、建立村小学校经费保障制度
(三)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1、满足生活福利需要
2、满足工作学习的需要
3、满足村小教师的社会需要
4、鼓励优秀教师和大学生到村小任教
(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1、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2、提高文化业务素质
3、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
关于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思考
——以川东北地区农村小学教育为例

四川省通江县文峰小学教师 李首昌
【摘 要】 教育是民族的希望,是现代文明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对边远地区的教育投入却难以满足农村教育发展需要。许多贫困地区财力相对薄弱,这种矛盾更加突出,教育基础设施滞后,管理模式滞后,工作环境滞后,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通过对贫困农村小学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解决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管理模式滞后的问题及工作环境滞后等问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 现状 原因 对策

通江县位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大巴山腹地,属川东北地区,地处川、陕交界线上。全县幅员4000多平方公里,现有49个乡镇,524个自然村,约70多万人,县财政年收入不足5000万。这里虽有“三乡”(红军之乡,银耳之乡,溶洞之乡)美誉。但这里交通闭塞,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仍属典型的传统农业小县。县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民种田基本上还是“脸朝黄土,背朝天,肩挑背磨”的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0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主要经费来源全靠国家教育财政拨款,以及地方财政投入和捐资助学。由于目前是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的_。虽然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集中县级管理,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分乡预(决)算,核算到校,县管校用”的办法。但农村中小学校财政供给_仍在各乡镇,对学校实行“总额控制,包干使用,增人不增费,减人不减费”的方法。所以这些经费也只能到乡镇级,本身这种管理缺乏规范,特别是由于领导重视教育的程度及领导管理水平差异的存在,管理随意性大,科学性较低,很多乡镇一级教育管理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而对于经费到村小学这一级的投入是微乎其微。
2、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8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应具备与适龄儿童、少年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各地各级人民政府和其他办学单位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改善实施义务教育条件,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各项物资标准。经走访发现,其校舍基本上都是80、90年代村民集资修建的,后来政府在每个乡镇改建了一些(希望工程),这些村小学已没有学生,被荒草淹没,校舍也成了危房。即使有学生的学校,校舍也及其简陋,甚至有的村小学租用的是民房。这些学校既没计算机教室和语音室,更没有图书室和实验室,虽然_小学统一都开设了计算机课和英语课。但在农村小学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走访中,孩子们告诉我们,他们村小学从没有接触过音乐、美术、舞蹈、电脑这些课程。就连乒乓球台学校都很少有,即使有都是非常简陋的。这样的环境也许在几十年前,也算正常。但在信息化、现代化飞跃发展的今天,这种育人环境能留住学生吗?
3、家长期望值越来越高。走访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现在条件好了,社会进步了,而学校成了弱势。”“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大多数家长宁愿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条件相对较好的乡小学、镇小学及县城的一些学校,条件好的学校出现“大班”、“超大班”,条件落后大部分村小学校关门,从而造成城乡教育两极分化严重失调。
(二)管理模式滞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学生学习没兴趣,家长没信心。
1、教育教学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管理不到位、对教学管理不到位等。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应该是优质的,与城市教育比较,农村基础教育的含金量极为逊色。走访发现,乡镇是农村分级管理义务教育的基层单位,而村小学只是乡镇学校的一个教学点。所以农村小学基本上是乡级或镇级学校直接管理,而乡镇级学校领导往往是鞭长莫及,一个乡小学代管辖的村小学少则五、六所,多则十几所。加上这里地理因素,村小学分布的区域广,路途遥远,交通不畅,一年也难到村小去几次。对于一些日常工作,大多都是“遥控指挥”,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的质量就很难保证。
2、教研教改流于形式。在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搞教研教改,基本上是组织村小教师到乡镇学校听课,说课,然后写总结完事的形式。虽有明确的课题,但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最终还是跟不搞是一样。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学校所谓的教研教改,完全是应付检查,流于形式,不能更深入地进行,也不能落在实处。
3、主管部门监管是“走马观花”。由于村小学大多分布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每次上级部门检查调研都选择或被安排在交通便利或者就近的学校。而这些学校都是我县教育的面子工程,基本上能达标。而这些面子学校占全县村小学的10%都不到。
(三)工作条件落后,导致优秀教师不愿到村小任教。
1、教师基本生活没保障。由于地处大山的村小学条件差。缺水,缺电是常事,甚至很多学校连手机信号都没有,这些基本生活条件都没有保障。导致村小学校留不住老师。
2、教师工资待遇低。在这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教书的,不如一个杀猪的”是这里教师真实的写照。在村小学任教的基本上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和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代课教师。而代课教师的工资不足在编老师的一半。随着物价的上涨,即使是在编教师的工资也仅能维持生活开支。从而导致大多数优秀教师和大学生不愿意到 ……(未完,全文共6432字,当前仅显示225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关于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思考——以川东北地区农村小学教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