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转制后战勤保障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
(一)保障面对的灾害种类更多样
(二)保障面临的现场情况更复杂
(三)保障需要的指挥调度更精准
(四)保障模式的主动求变更迫切
二、支队当前战勤保障存在的短板不足
(一)装备器材种类不全
(二)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三)保障经验不足执行任务忙乱
(四)战勤保障效率较低
(五)现场通信联络不畅
三、关于提升支队战勤保障能力的建议
(一)围绕“实用”,不断提升装备配备水平
一是要配齐基本装备
二是要配强特种装备
三是要提升使用效能
(二)围绕“打赢”,不断推进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备份化”储备
二是“科技化”管理
三是“模块化”调集
四是“联动化”保障
(三)围绕“时效”,不断强化保障执行能力
一是设置显著的保障点标识
二是人员“就地取材”
三是开辟专用通信渠道
……
关于对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提升支队战勤保障能力的调研思考
2018年11月9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标志着这支由_总书记亲自关怀、亲自缔造、亲自授旗并致训词的全新人民队伍举旗定向、踏上征程。被赋予“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和“全灾种”、“大应急”职责要求的消防救援队伍,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快推进队伍战斗力和战勤保障能力同步提升既是时代所需,更是职责所在。下面,我结合消防救援队伍所肩负的职能任务,以工作实际和基层
调研为依据,从改制后战勤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探讨,借以提出提升支队战勤保障能力的个人观点和建议。
一、转制后战勤保障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
新形势、新任务、新职能、新使命对消防救援队伍的战斗力提出了全新考验,也对战时综合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保障面对的灾害种类更多样
_总书记在授旗训词中要求,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要担负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这就是说消防的“防”、“消”中心工作除了过去的“高低大化”、“老幼古标”、“三合一”等城乡区域场所,还将逐步拓展到地震、水域、山岳、雨雪冰冻甚至煤矿等专业领域的预防和处置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84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大应急”的实战要求,支队战勤保障工作已相对滞后需要尽快加以改进,进一步补齐短板、提档升级。
(一)装备器材种类不全
**区是**的“母城”,是全市的金融、商贸中心和都市旅游目的地,老旧建筑多、高楼密集、地下空间错综复杂,这就必然导致以往支队将防灭火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上述主要对象上,装备器材的配备也相应地以处置区域内灾害类型为主,加之全区水陆域面积仅23.24平方公里,辖区内全是城镇没有
农村,处置化工、山岳等灾害事故的器材装备配置较少,也未配置野外生活、装备抢修、灭火药剂充装等保障单元的车辆器材,应对处置灾害事故的类型和能力比较“偏科”,存在空白点。
(二)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按照总队“1+6+N”的战勤保障体系组建模式,支队为主城南战区的战勤保障分中心,需常备不低于10人的保障人员、不低于30人的机动人员,并配备供液车、抢修车、加油车等保障车辆。支队虽拟定了战勤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下设技术、物资、生活三类保障小组,但受人员流动因素影响,常备保障人员和机动人员不时变动,长时间不满编;受参加实战次数不多所限,保障人员对自身职责、到场任务不熟悉,工作较为被动;受营区面积和停车位所限,没有按要求配齐伙食、淋浴、供液、加油等保障车辆,不能完全履行战保分中心的职能任务;受物资储备库设置较远的影响,物资投运的即时性偏低。
(三)保障经验不足执行任务忙乱
从支队“12.3”**窗帘市场火灾的保障情况来看,虽然现场并不十分复杂,参战指战员约300余人,设置进攻点仅4个,战斗时间不到12小时,但在保障过程中却出现了调集的物资迟迟到不了位、对几百人午餐准备和配送所需时间估计不足导致参战人员就餐时间较晚、因缺乏提前预判未及时将充气车停放在主要进攻点以致道路堵塞后无法调整车辆停放位置,充气需要上下陡坡浪费大量人力体力等情况。反映出支队后勤保障人员参战经验不足、对现场情况不熟悉、保障点设置不明显、保障人员紧缺、指令传达和执行不顺畅等的问题。
(四)战勤保障效率较低
支队虽承担主城南战区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建设任务,但受辖区地域面积和现有营区规模所限,只能依托在南岸区迎龙镇由区公安局合建的训练基地建设,存储规模较小,且单从支队机关出发单面就需要40多分钟,人员和物资管理都比较分散,难以形成连续、不间断、规模化保障。另外,支队虽与多家大型超市、加油站、医院、维修厂和托运公司签订了联勤联保协议,但由于长时间未启用、社会单位不愿意搞演练、企业联系人员更换频繁等因素,实战中往往出现联系困难、部分物资缺货、不能按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等情况,联勤联保效果达不到预期,多数情况还是只能依靠队伍自身解决。
(五)现场通信联络不畅
在“5.20”、“12.3”火灾现场都出现过一个情况,就是随着灭火救援行动的展开和持续,指挥人员、战斗人员会随时提出诸如空气呼吸器供给、救援器材的补充、饮食物资的保障、受伤人员的医疗等不同的后勤保障需求,但灾害事故现场一般比较混乱,通过与灭火战斗共用对讲机指挥频道无法保证及时完整地将指令传达到相关人员或得到答复,手机点对点联络也会出现接听不及时的情况,因而命令的执行也相对滞后。
三、关于提升支队战勤保障能力的建议
战勤保障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作战需求为指引,本着“一切为打赢”的目标,通盘考虑、整体推进,才能推动战勤保障能力转型升级。
(一)围绕“实用”,不断提升装备配备水平
“主力军”、“国家队”的职能定位,决定着装备配备的多元化、实用化,既要满足队站建设要求,又要综合考虑地域区域情况。既要具备“看家本领”,更要有“攻坚利器”。一是要配齐基本装备。积极争取装备经费投入,加强重点作战装备配备,以消防救援站为基本单元,以消防人员个人防护装备、主战消防车为重点按照“满足当前、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配齐基础装备,实现消防救援器材装备“达标”。二是要配强特种装备。**是直辖市、是山城、也是长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开发的战略高地,主城各区又相邻较近,针对这一实际支队在优先配齐高层建筑、地下空间、水域救援等适合辖区灾害事故特点的专业装备外,还应适当配备地震、山岳救援所需无人机、消防机器人等高精尖装备,确保总队在大型灭火救援事故调度支队跨区域增援时,能够从战斗力和保障力两方面满足应对“全灾种”、“全地形”、“全气候”条件下的执行任务需要。三是要提升使用效能。坚持建、管、用有机结合,加强现有器材装备维护保养,走访找 ……(未完,全文共4696字,当前仅显示237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关于对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提升支队战勤保障能力的调研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