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总结成绩,充分肯定人民调解工作的积极成效与重要意义
(一)创新宣讲形式,搭建高效学习交流平台
(二)推广创新模式,提升多元化解矛盾能力
(三)强化示范引领,激发调解队伍工作动能
二、正视问题,准确把握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短板与挑战
(一)调解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二)部门协同机制不够完善,联动效能发挥不足
(三)调解工作保障力度不足,制约工作持续发展
三、明确方向,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调解队伍专业水平
一是优化人员结构,充实专业力量
二是强化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二)健全协同机制,增强矛盾纠纷化解合力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
二是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三是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提升专业调解能力
(三)强化工作保障,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础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工作开展
二是加强场所建设,改善工作条件
三是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认可度
……
在全市人民调解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人民调解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
总结以优秀人民调解员宣讲活动为代表的人民调解工作成果,深入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明确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提升全市人民调解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为深化法治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牢坚实防线。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司法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区县司法行政部门负责人,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妇联、市工商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调解工作负责人,以及基层司法行政干部、骨干调解员代表等。刚才,部分部门和优秀调解员代表围绕人民调解工作作了
汇报发言,内容丰富、见解深刻,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充分肯定人民调解工作的积极成效与重要意义
(一)创新宣讲形式,搭建高效学习交流平台
日前,市司法局启动的优秀人民调解员宣讲活动,以视频会议形式开展,实现了跨区域、跨层级的广泛覆盖,为全市人民调解工作者搭建了高效的学习交流平台。此次活动吸引了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等多部门调解工作负责人,以及全市200余名基层司法行政干部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82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展现出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和为民情怀,让参会人员深受触动。他们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用耐心和智慧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以县镇调解员为例,在过去一年中,他主动排查矛盾纠纷线索120余条,成功调解纠纷110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1.7%。在调解一起长达5年的土地承包纠纷时,他连续走访当事人及周边群众30余次,查阅历史档案资料20余卷,最终找到了问题症结,促使双方握手言和。这种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在全市调解队伍中引发强烈反响。活动结束后,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0余个调解组织开展了内部经验交流会,80余名调解员主动向优秀代表“拜师学艺”,全市调解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为人民调解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正视问题,准确把握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短板与挑战
(一)调解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我市人民调解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依然突出。从人员构成来看,部分调解员由社区干部、退休人员等兼任,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和专业调解技能培训。据统计,全市调解员中,具备法律专业背景的仅占25%,接受过省级以上专业调解培训的不足15%。在实际调解工作中,一些调解员存在法律适用不准确、调解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例如,在处理一起合同纠纷时,某调解员因对《民法典》合同编相关条款理解不深,提出的调解方案未能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导致调解失败,当事人转而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增加了群众的_成本和司法资源的消耗。此外,随着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复杂化、多样化趋势,涉及知识产权、金融借贷、环境保护等新型领域的纠纷不断涌现,对调解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调解队伍的专业能力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
(二)部门协同机制不够完善,联动效能发挥不足
人民调解工作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但目前我市部门间的协同机制仍存在诸多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共享不及时、职责分工不明确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部门对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处置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例如,在处理一起涉及房屋拆迁的矛盾纠纷时,司法行政部门、街道办事处、拆迁管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对当事人的诉求掌握不全面,导致多次调解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矛盾持续激化,甚至引发_性上访事件。此外,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方面,部门间的协作也不够紧密,未能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导致部分领域的矛盾纠纷调解缺乏专业性和权威性,影响了矛盾纠纷的化解效率和效果。
(三)调解工作保障力度不足,制约工作持续发展
当前,人民调解工作在经费、场所、设备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仍显不足,制约了工作的持续发展。从经费保障来看,虽然各级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实际工作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部分地区调解员的补贴标准较低,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调解组织的办公经费有限,导致调解设备陈旧、信息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工作效率。
在场所建设方面,部分基层调解组织缺乏独立、规范的调解场所,存在与其他办公场所混用的情况,无法为当事人提供安静、舒适的调解环境。以**街道调解委员会为例,其调解场所仅有20平方米,每次调解时,当事人、调解员及旁听人员拥挤在一起,既不利于保护当事人隐私,也影响调解的严肃性和专业性。此外,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不足,部分群众对人民调解的知晓率和认可度不高,更倾向于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导致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三、明确方向,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调解队伍专业水平
一是优化人员结构,充实专业力量。制定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人员配备标准和准入条件。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聘等方式,吸纳法律专业毕业生、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人才加入调解队伍。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使全市具备法律专业背景的调解员比例提升至40%,每个乡镇(街道)至少配备2名专职调解员。同时,建立调解员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不符合条件、不能胜任工作的调解员及时进行调整,确保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强化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市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骨干调解员和调解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区县负责基层调解员的轮训。培训内容涵盖 ……(未完,全文共5002字,当前仅显示230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在全市人民调解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