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总结成效:以创新服务模式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一)土地托管服务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实现规模经营与农户增收双赢
(二)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提升现代化水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三)组织模式创新构建服务协同体系,激发新型主体活力
二、形势研判:在机遇与挑战中找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升级方向
(一)政策机遇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产业升级对服务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
(三)竞争压力倒逼服务模式创新突破
三、重点部署:以“三个聚焦”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
(一)聚焦主体培育,构建多元协同的服务格局
一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是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二)聚焦科技应用,提升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一是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二是搭建服务数字化平台
三是加强科技合作与创新
(三)聚焦机制创新,完善利益联结与政策保障
一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保障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与服务
四、强化保障:凝聚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二)加大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三)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探索创新
……
在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
总结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创新实践与阶段性成果,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强化举措,以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村繁荣。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农业农村局、县
乡村振兴局、县供销社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乡(镇)政府分管领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以及农户代表。刚才,县农业农村局就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作了
汇报发言,系统梳理了我县在土地托管、科技应用等方面的探索实践,提出的工作思路符合实际、靶向明确,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职责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县“三农”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成效:以创新服务模式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机制,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积极探索“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县农业农村现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85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成立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搭建起政府、企业、农户之间的沟通桥梁,形成了“联合会统筹协调、合作社示范引领、家庭农场广泛参与”的服务格局。联合会作为枢纽型组织,一方面对接农户需求,收集整理种植、养殖等服务订单;另一方面整合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资源,开展集中采购、技术培训、市场对接等服务。例如,在春耕备耕期间,联合会统一采购玉米种子1.16万袋、化肥1140吨、滴灌带1.1万捆,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农资成本*%,直接为农户节省支出万元。同时,联合会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确保农户在享受托管服务的同时,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024年,参与土地托管的农户户均增收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亩均效益提升*元,实现了小农户与新型主体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二、形势研判:在机遇与挑战中找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升级方向
当前,全球农业发展正经历深刻变革,我国“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我县作为农业大县,既面临着政策红利释放、科技革命加速的难得机遇,也需要应对农业劳动力短缺、市场竞争加剧等现实挑战,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一)政策机遇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三农”,将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服务组织和服务市场”等明确要求。省、市相继出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在
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例如,省级财政设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专项补助资金,对托管面积达亩以上的服务组织给予每亩元补贴;市级层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活动,对获评示范社的主体给予*万元奖励。这些政策为我县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要充分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纵深发展。
(二)产业升级对服务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等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占较大比重,小农户经营分散、标准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突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例如,我县部分农产品因缺乏统一质量标准,在市场上议价能力不足,售价较品牌化产品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分散农户组织起来,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品牌营销,推动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同时,随着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农机手、植保员、电商人才等专业服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县现有服务队伍年龄老化、技能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需加快培育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化服务队伍。
(三)竞争压力倒逼服务模式创新突破
周边县市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纷纷发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如县依托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企业+合作社+农户”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托管面积突破万亩;区探索“服务超市”模式,整合20余家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效率提升30%。相比之下,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还存在规模较小、链条较短、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服务组织之间协同联动不够紧密,尚未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服务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必须加快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抢占发展制高点。
三、重点部署:以“三个聚焦”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目标,以培育壮大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全力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聚焦主体培育,构建多元协同的服务格局
一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工程”,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奖补、项目倾斜、信贷担保等方式,培育一批规模大、服务优、带动力强的示范社和示范农场。2025年,力争新增省级示范社家、市级示范农场家,全县土地托管面积突破万亩。二是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引导农机合作社、植保公司、农资企业等向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延伸 ……(未完,全文共5229字,当前仅显示241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在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