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组织指挥
(一)领导小组组长:**
(二)前方指挥部
(三)后方指挥部
二、前指直属分队
(一)应急通信保障分队
(二)战勤保障分队
(三)医疗保障分队
三、抗洪抢险分队
(一)救援一分队
(二)救援二分队
(三)救援三分队
(四)救援四分队
(五)排涝分队
四、排涝救援分队
(一)排涝一分队
(二)排涝二分队
(三)排涝三分队
(四)救援分队
(五)市联动力量(备用)
五、编配要求
(一)人员构成
(二)个人器材
(三)携带装备
(四)遂行车辆
六、响应流程
(一)接到预通知(如有)
(二)接到前置指令(如有)
(三)接到出动命令
七、其他事项
……
2024年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救灾跨区域增援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相关部署,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根据《消防救援队伍重特大洪涝灾害跨区域增援力量编成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总队实际,制定2024年抗洪救灾跨区域增援行动方案如下。
一、组织指挥
(一)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总队灭火救援指挥部、政治部各处室以及新闻宣传处、后勤装备处、财务处负责同志,相关支队级单位主官。
(二)前方指挥部
成立抗洪抢险前方指挥部,负责跨区域增援抗洪救灾组织指挥。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各组组长、各分队分队长
下设指挥协调组、综合信息组、应急通信组、战地政工组、新闻宣传组、战勤保障组。
1.指挥协调组。共3人,由特种灾害救援处派员组成。下设若干行动分队,分队长兼任组员。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61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人、6舟,**、**各10人、2舟。
(四)救援四分队。由**、**、**支队派出54人、
10舟,其中**34人、6舟,**、**各10人、2舟。
(五)排涝分队。由**支队派出30人、2套远程排涝车组、6台机动泵、2舟。
抗洪抢险分队合计约230人、45舟、41车。
抗洪抢险编成:一部六组、直属分队、抗洪抢险分队总计约311人、45舟、67车。
四、排涝救援分队
(一)排涝一分队。由**支队派出30人、2套远程排涝车组、6台机动泵。
(二)排涝二分队。由**支队派出43人、2套远程排涝车组、7台机动泵。
(三)排涝三分队。由**支队派出37人、2套远程排涝车组、6台机动泵。
(四)救援分队。由**支队派出20人、4舟。
排涝救援分队合计约130人、32车、4舟。
抗洪抢险编成:一部六组、直属分队、排涝救援分队总计约211人、54车(6排、26泵),排涝能力约20000m³/h。
(五)市联动力量(备用)
如国家消防救援局排涝增援需求较大,经总队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协调市防汛办支援泵车若干(全市共有防汛泵车83辆,共计流量96000m³/h,其中9辆大于3000m³/h,51辆大于1000m³/h)。
五、编配要求
(一)人员构成。派出20人以上的支队,原则上由支队领导带队,由指挥、救援、通信、政宣、后勤等岗位人员构成。派出10人的支队,原则上由支队作战训练处(科)领导带队。其中,救援员必须具备6分钟内完成200m游泳能力,以水域救援专业队员为骨干力量,按照每舟不少于3人的比例配置。舟艇驾驶员必须通过总队以上培训,持证上岗。
(二)个人器材。增援指战员携带个人72小时自我保障救援包。救援人员严格按照水域救援个人防护装备11件套着装,近水作业人员需着消防专用救生衣。前方指挥部的个人防护装备及电台等后勤保障由战勤保障组、信息通信组负责。
(三)携带装备。按照抗洪抢险、排涝专业队配备标准,携带通信、救生、搜救、探测、破拆、排水、照明等器材;根据单位实际,配足救生衣、救生圈、水域救援服、救生绳等救生器材;机动泵应不小于60m³/h。
(四)遂行车辆。各救援分队安排1辆通信指挥车、1辆运兵车、1辆抢险救援车、若干装备运输车等车辆。各排涝分队安排1辆通信指挥车、1辆运兵车、1套排涝车组、1套远程供水车组、若干装备运输车等车辆。各车辆必须安排干部或第二驾驶员压车。
六、响应流程
(一)接到预通知(如有)
1.指挥调度。总队指挥中心接到国家消防救援局增援预通知后,立即向总队首长、分管领导、其他党委成员、总队领导小组其他成员
汇报,同步通知前方指挥部各组组长、各分队队长。
2.力量集结。成立前方指挥部,各组组长、各分队队长立即在本单位集结人员车辆装备。各组按照职责细化方案,做好力量前置、整建制开拔各项准备。
总队指挥中心牵头建立后方指挥部,确定人员组成、工作分工、运行机制,与前方指挥部、目的地总队保持不间断联系,并及时向国家消防救援局报送相关信息。
3.屯兵准备。由总队屯兵(集结)点所在支队牵头做好场地、住宿、伙食、给养等屯兵准备。其 ……(未完,全文共3269字,当前仅显示172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2024年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救灾跨区域增援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