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纳税服务的理论思考
(一)纳税服务的内涵
(二)纳税服务的发展历程
(三)纳税服务的必要性
(四)需求型人性化纳税服务理念
二、我局纳税服务工作的现状
(四)以办税服务厅为代表的“一站式”服务,揭力提高办税效率,让纳税满意
三、我国纳服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征管行为中监管观仍占主导地体现在:
1、偷税假设的惯性思维,税收政策的制定欠缺对纳税人影响的考虑
2、多头检查问题仍然存在
(二)远程申报出现新矛盾,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
1、网络申报业务覆盖面不广
2、网络申报程序运行中仍然存在技术问题
3、税务部门与软件开发部门的协调不到位
4、税收法制建设滞后
(三)税企沟通渠道不畅,税收宣传不到位
(四)服务质量低效,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五)考核疲软化,纳税服务的成效缺乏检验和保障
四、现阶段税收服务的优化思路
(一)正确处理好依法治税与依法服务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好被动服务与主动服务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好共性服务与个性服务的关系
(四)正确处理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与提高税收服务的现代化程度的关系
五、健全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税收法制建设,建立纳税人宪章
(二)规范税收服务
(三)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不断创造服务纳税人新手段
(四)为纳税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五)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建设
……
纳税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随着依法_,建立服务型政府进程的不断推进,税务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也逐渐由传统的“管理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新《税收征管法》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统一、平衡的角度,大量增加了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和纳税人有依法享有权利的内容,同时对规范
税务部门行政行为也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变化不是一般量的增减,而是一种质的飞跃,将以前属于
职业道德范畴的行为纳入到了法律规范的范围,成为税务从业者基本的义务和法定责任。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
财政收入并进行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主要形式,税收的产生来自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需要,即为社会提供公共需求和公共服务。因此,作为组成国家政府部门之一的税务机关在征纳实践中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也就成了工作中不可惑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浪潮,税务部门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转变征管理念,改善征纳关系;如何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高税收征管质效;如何加速信息化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实现从监督控制到服务管理的转变,已成为税务机关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强对纳税服务体系的研究和分析,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结合基层工作就纳税服务理论体系建设、纳税服务工作现状、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办法谈谈个人的意见。
一、 纳税服务的理论思考
(一) 纳税服务的内涵
市场纳济条件下,税收是人们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支付的价格费用,由此可见,税收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价格。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07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国税发【2005】165号)。
2007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纳税服务工作会议,提出要构建法治、公正、服务、对等的税收征纳关系。
现在总局机构改革已经到位,纳税服务司也已经开始运作,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范坚曾在纳税服务司成立之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不仅是管理方式的转变,更是管理理念的进步”,纳税服务已经被提到了从来没有的高度。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纳税服务工作也全面开展,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组建纳税服务中心,开通“12366”服务热线、建设税务网站和办税服务大厅等,纳税服务工作进展比较迅速。
(三) 纳税服务的必要性
1、 纳税服务是履行法定义务的需要
先举一个实例让大家感受一下_国家对纳税服务的态度。在意大利都灵效区有一个小小的邮局,邮局里唯一的一名工作人员因为中午出去吃快餐而引起了在门外等候的顾客的不满,遭到电话投诉,被法院判处4个月监禁,理由是因为这名工作人员没有正当理由中断了公共服务。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国际上对服务包括政府的服务,包括政府部门、税务部门的服务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在这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行政领域基本没有服务的意识和概念,税收工作主是以完成税收计划为纲,对纳税服务、队伍建设、规范执法没有足够的重视。从2001年开始,全国人大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次把纳税服务提升到了法律层面,国家税务总局对纳税服务工作非常重视,肖捷局长多次强调过纳税服务工作,总局还专门成立了纳税服务司,纳税服务由过去的不被人们重视,到正在被各界认可,但还没有提到一个应有的高度上来,特别是具体落实和开展纳税服务的基层税务机关,仍然有一些税务干部认识不到位,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最应该值得我们重视和警惕。
2、 纳税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纳税服务做得较好的国家的纳税服务,实际上是伴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而发展的,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新公共管理和政府再造运动蓬勃发展,政府_逐步从传统的官僚制模式向以市场和服务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模式转变。与此同时,税务管理的指导思想也相应由“监督管制”转为“服务引导”,视纳税人为顾客。在美国,一直到90年代末,纳税服务并未引起美国税务部门的足够重视,它们的工作承诺是“筹集适当数量的税收”,到1999年,筹集到的税收收入已经达到了1.7万亿美元,是1952年税收收入的26倍,但就是这样一个极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和工作承诺的机构,却在整个90年代经常成为社会各界,包括总统委员会和国会在内的批判的对象,在相关机构进行的公共管理部门及私人管理部门满意度调查中,当时的美国税务部门常常被排在最后。1998年,美国国会批准了国内收入服务局(IRS)改组革新法案,要求税务部门在很好地理解纳税服务的基础上,为纳税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我国,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行政_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各级政府也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譬喻:遵义市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对全市相关部门、行业开展大规模的行风评议活动,对评议出的最差部门的负责人,第一次通报批评,第二次诫免,第三次免职。属于垂直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由市委、市政府向其主管部门建议诫免、调离或者免职。对工作人员个人存在的问题,经核实后按情节轻重给予调离或辞退处理。因此,在基层实践当中,纳税服务不仅很重要,而且很实际,与部门形象、与税务干部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我认为,履行纳税服务不仅是履行法定义务的需要,也是税务机关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3、 纳税服务是经营税收的需要
经营税收的理念是近年来刚刚提出来的,之所以提出,主要是过去我们对税收服务的理念和税收成本还不够重视,包括到现在为止,国内也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统一的标准来统计,各方面得出的计算结果也不尽一致,但我国的税收成本相对较高,这一点各方面还是基本认同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税赋的四大原则,其中“最少征收费”就是其一。世界各国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对税收成本都非常重视,在新加坡,国会通过一项法令,对税收采取“承包经营”的模式,税务局向财政部承包经营收税,承包经营包括执行国家税法、完成收入任务、维护税法刚性、提升政府形象、搞好纳税服务、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他们的税收成本很低,工作井井有条,程序简单,办事干练,社会形象非常好,与这一有效的机制有很大关系。
经营税收有三个重要路径:第一就是优化纳税服务,第二就是降低成本,第三是防范风险。为什么把优化纳税服务作为经营税收的首要方式?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概貌念:“1份纳税服务的努力相当于50份税务稽查的收获”,这个结论来源于美国,美国从1998年实施重组和革新法案后,大力开展纳税服务,效果非常明显。通过3年的改革,纳税遵从率达到98%。正是税务部门为纳税人提供的纳税服务促进了纳税人的理解和遵从,这样可能比用50份的力量来进行稽查的效果要好。我们过去不相信纳税人,从主观上总认为企业都有偷税骗税的嫌疑,这是一种“有罪推定”的思路,主要依靠检查来推进税收管理,但成本太高。现在我们应该换一种“无罪推定”的思路,基本上相信纳税人能够依法纳税,主要通过纳税服务提高纳税遵从度,促进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从而增加税收收入。目前地税系统开展的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就是培养纳税遵从的具体举措,信用等级评定是根据纳税申报质量、税款入库情况、社会信誉等因素,将纳税人进行考核后审批为A、B、C、D四个纳税信用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纳税人承诺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A级是最好的,两年检查一次;B级一年检查一次;C级企业因为纳税信用不好,随时进行检查;D级企 ……(未完,全文共16844字,当前仅显示302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纳税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