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基层税收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
二、基层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
(一)纳税人法制意识提高加大执法风险
一是纳税人_意识增强考验执法水平
二是税法普及渠道增多考量执法水平
(二)税务人员执法水平不高导致执法风险
一是水平不高导致执法不当
二是责任心不强导致执法随意
三是侥幸心理导致风险
四是方法简单导致纷争
(三)外部环境导致风险
一是形势发展增加执法风险
二是部门配合不力增加执法风险
三是税收环境欠佳增加执法风险
三、规避基层税收执法风险的建议
(一)强化风险意识,规避现实风险
一要强化法制意识,在深化依法治税中规避风险
二要强化服务意识,在优化纳税服务中降低风险
三要强化责任意识,在严谨工作中化解风险
四是强化学习意识,在规范操作中防范风险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规范执法
一是落实执法责任制,以制度规范执法
二是强化执法监督,以监督规范执法
(三)优化外部环境,降低执法风险
一是大力加强税法宣传,减少执法阻力
三是要搞好部门协作
……
关于基层税务机关规避执法风险的思考
区地税分局
地税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执法机关,担负着为国聚财、依法治税的神圣使命。基层
税务机关又是税收征收管理的前沿阵地,国家的税收政策都要通过基层税务机关最终落实。同时基层税务机关又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纳税人的大“窗口”,是各项相关法规政策的执行者,同时也是纳税人的具体服务者。基层税务机关可谓位小权重,责任重大,不可小视。如何认识、规避、化解执法风险,趋利避害,提高执法水平,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基层地税机关必须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基层执法经验,笔者就税收执法风险及规避谈点粗浅看法。
一、基层税收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
根据影响程度轻重和所依据的不同法律、法规以及执法所产生不良后果的处理手段,笔者将税收执法风险划分为三大类,即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4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税务人员任何损害纳税人正当权益的执法行为都可能引发行政诉讼,而且败诉率极高。二是税法普及渠道增多考量执法水平。如今,互联网上各种税收网站层出不穷,税收政策发布、更新比基层税务机关正式文件要快得多,纳税人可随时查询。税务执法行为正确与否,纳税人可随时比对,如果执法出现偏差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二)税务人员执法水平不高导致执法风险。一是水平不高导致执法不当。部分税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业务不精、能力不强,在执法中经常出现程序不到位、制作文书不严谨、引用条文不正确、性质认定不准确等错误。二是责任心不强导致执法随意。有些税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凭习惯、凭经验随意执法,凭意气盲目执法,论关系、讲人情胡乱执法。应用信息化征管软件后,操作漫不经心,随意录入、修改数据,产生大量垃圾数据,导致系统数据失真、运行紊乱,生成虚假欠税和滞纳金,引起纳税人误会。三是侥幸心理导致风险。许多税务人员明知程序不到位、操作不合法,仍我行我素,不加纠正。以为以前都没事,别人都没事,自己也不会有事。最典型的就是达到案件移送标准的不移送,以行政处罚替代刑事处罚。四是方法简单导致纷争。部分税务人员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老是以执法者自居,对纳税人颐指气使,引起纳税人不满,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增加执法风险。
(三)外部环境导致风险。一是形势发展增加执法风险。生产经营方式日新月异,日益复杂化;偷逃税形式多样,手段翻新,日趋隐蔽化,这些都增加了税务部门税源监控、税务检查的难度,增大了执法风险。二是部门配合不力增加执法风险。《征管法》虽规定工商、
银行、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有配合税务执法的义务,却未明确相关法律责任,或责任难以划分。与这些部门的协调存在一定难度,执法效果难尽人意。三是税收环境欠佳增加执法风险。有些地方经济落后、纳税意识差,没有良好的税收执法环境,执法力度难以到位。
三、规避基层税收执法风险的建议
(一)强化风险意识,规避现实风险。税务人员要与时俱进,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当前及今后税务执法所面临的风险,充分认识执法风险对个人前程和利益的影响,提高风险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一要强化法制意识,在深化依法治税中规避风险。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和基础,它既要求纳税人依法纳税,更强调征税人依法征税、依规管理、依章办事,体现出征纳双方权利义务对等。若有违背,双方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坚持依法治税,才可规避税收执法风险。二要强化服务意识,在优化纳税服务中降低风险。税收工作既是执法,也是服务。“聚财为国”是为国家服务,“执法为民”是为纳税人服务。优质的纳税服务可降低征纳矛盾发生率,从而规避执法风险。三要强化责任意识,在严谨工作中化解风险。强化责任意识,贯彻上级文件不出偏差,落实上级指示不打折扣,履行工作职责不走过场,确保政令畅通;恪守
职业道德,工 ……(未完,全文共3022字,当前仅显示152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关于基层税务机关规避执法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