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区域化命题的四大支撑
(一)现实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三)中国革命历史的印证
(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注脚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区域化意蕴
……
论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区域化四大支撑及其意蕴
内容提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区域化”这一命题能否成立?本文从现实基础、理论依据、中国革命历史印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注脚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证明这一命题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这一命题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区域化; 支撑; 意蕴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又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结晶,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它会继续发展和完善。由于中国疆域的辽阔、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同、各地干群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需完成的任务不同,这就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又常常与一些具体区域有着密切不可分的联系。一般意义上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内含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区域化的内涵。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区域化命题的四大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然而,中国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华家庭是由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8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总是具体的”,“我们不否认一般的原则,但是我们要求对具体运用这些一般原则的条件进行具体分析”。真理总是具体的,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_总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提到极其突出的重要地位,他特别关注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研究与探索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问题。他说:“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离开辩证唯物论的。”_在延安时期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确立了中国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和一整套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社会主义时期,_强调要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社会主义,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规律,提出“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三)中国革命历史的印证
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在战争与革命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中国具体区域联系在一起,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积小胜为大胜,最后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当年从上海、北京等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开始,到后来组成全国性的政党;在_建设方面,我党也是从具体的区域开始,最后走向全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_统治比较薄弱的
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各地先后建立了海陆丰、湘赣边界井冈山、琼崖、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西、湘鄂赣、中央、左右江等多个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发展。1931年后,又在北方建立了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成为日后南方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的落脚点。这些根据地在国民党军队的围攻下大部分坚持了下来,并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建立和发展根据地的方针、政策。其中,湘赣边界井冈山根据地所创造的经验,更具有典型意义。其他根据地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都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在这些根据经验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_的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先后建立了陕甘宁、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华中、华南、苏北、苏中、苏浙皖、淮北、淮南、皖江、浙东、河南、鄂豫皖、湘鄂、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党领导敌后军民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创造性地运用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以及派遣武工队等多种有效的歼敌方法,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和反“蚕食”斗争,给日、伪军以有力的打击。
根据地建设最根本的是民主政治建设。党在
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地的抗日民主_是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_,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_派的民主专政;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容纳各方面的人士,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政府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施政方针,保障各抗日阶级的人权、财权,厉行廉洁政治。在经济建设方面,党号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动员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组织劳动互助,提高耕作技术,推广良种,特别是把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克服严重的物质生活困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地还开展文化教育建设,发展先进文化事业,为人民军队和根据地建设培养大批骨干力量,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
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经验证明,只要是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农村,并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掌握正式武装和实行正确政策),无论在山区或河湖港汊地带、几省交界或一省之内的几县、内地偏僻地区或沿海地区以至海岛,均能建立根据地。根据地也无论大小,都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寻找到出路,并积累经验。这些区域化的成绩就是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区域化的重大成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化的具有重大借鉴与指导意义。
(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注脚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党在经济社会制度建设中探索出了一条基本经验,并遵循这一条基本规律,这就是制度建设,试点先 ……(未完,全文共6299字,当前仅显示221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论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区域化四大支撑及其意蕴》)